融入首都歷史文化與記憶 拓展河湖空間開放共用 2023年繼續打造一批濱水景觀

日期:2023-01-14 07:0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融入首都歷史文化與記憶 拓展河湖空間開放共用 今年繼續打造一批濱水景觀

  1月13日,市水務局召開2023年全市水務工作會。2023年,水務部門將持續打造濱水優美景觀,拓展河湖空間開放共用。加快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完成平原南段治理一期工程。推動“清河之洲”、北小河、通惠灌渠(高碑店路—五環路)等濱水空間建設,打造色彩豐富、體現首都歷史文化與記憶的城市濱水景觀。“五一”前,永定河滯洪水庫20公里中堤向市民開放。

  市水務局局長潘安君介紹,過去5年,首都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城鄉河湖面貌煥然一新,市民的獲得感顯著增強。全市河湖水系總體全面還清,92個河湖被市民評定為優美河湖;河湖健康水體比例從不足60%提升到87.2%,桃花水母、黑鸛、黑臉琵鷺等珍稀物種頻現多個水域,很多河流、湖庫成為鳥類遷徙驛站和棲息樂園。

  100公里供水管線更新改造

  2023年,本市將建成豐臺河西第三、門頭溝門城、昌平等地表水廠並投入運作,加快海淀溫泉、平谷城北等水廠建設。完成30處城鄉供水提升工程,啟動50個村莊供水站標準化改造。按照3年內中心城區基本完成、核心區全面完成自備井置換、管網消隱、智慧水錶更換工作目標,再完成15處自備井置換、100公里供水管線更新改造、80萬支居民智慧遠傳水錶更換,不斷降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

  2023年,本市還將持續完善城鄉污水處理設施體系,完成海淀稻香湖二期、經開區金橋再生水廠建設,開工通州減河北、昌平一期、房山竇店等污水處理廠新建改建工程,新建污水管線185公里、再生水管線40公里。加大再生水和污泥資源化迴圈利用,新增300萬平方米綠地灌溉再生水替代,擴大再生水河湖補水範圍,增加再生水輸配量3600萬立方米。

  推進歷史水系保護恢復

  水務部門還將持續打造濱水優美水景觀,結合河湖治理、水利設施維護,推動“清河之洲”、北小河、通惠灌渠(高碑店路—五環路)等濱水空間建設,打造色彩豐富、體現首都歷史文化與記憶的城市濱水景觀。推進歷史水系保護恢復,編制歷史水系恢復規劃,推動核心區西板橋明渠北段、玉河和“三山五園”地區等歷史水系恢復。

  拓展河湖空間開放共用。2023年,本市將出臺河湖空間公共服務指導意見,並加快溫榆河公園二期、西南二環水系濱水空間提升工程建設,開工建設南旱河濱水慢行系統,“五一”前永定河滯洪水庫20公里中堤向市民開放。

  完成20處積水點治理

  2023年,水務部門還將繼續完善水資源調配體系。加快推動南水北調中線擴能市內配套重點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南水北調團九二期、河西支線主體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大興機場連接線建設。加快編制首都水網規劃,推進打通影響水資源配置的卡口、堵點,推進石景山首鋼水系、門頭溝“百泉復涌、六水連通”、城市副中心城南等水網連通工程建設。

  深入推進地下水超採治理,加快建立首都水資源戰略儲備制度,推進地下水儲備區規範化建設、運作和保護,促進重要泉域涵養修復。

  提升水旱災害防禦能力。加快溫潮減河工程建設,完善“通州堰”防洪體系,推進壩河、南旱河、東沙河、西玉河、人民渠等一批流域蓄滯洪澇區建設,加快推進存量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完成密雲水庫消隱改造工程。打通清河鎮易澇片區雨水幹線,推進東小口溝治理工程,完成積水點治理20處,實施14余萬個雨箅子平立結合改造。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率提高到32%。

  加快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完成平原南段治理一期工程,實施永定河山峽段回補增滲工程,推動大寧水庫泄洪閘至小清河上游河道整治,加快推進平原南段治理二期工程前期工作。開工建設溫榆河(京承高速溫榆河大橋—京密路孫河大橋)和清河老河灣生態治理工程。統籌實施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等流域生態補水,有效保障生態水量,努力延長有水河長和通水時長。(王天淇)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