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海智—北京能源學會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日期:2022-12-29 15:16    來源: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分享:
字號: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北京市關於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學會的資源優勢和示範引領作用,北京能源學會在北京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的指導和支援下,連續三月開展首都海智“創新連結”系列活動,通過促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為推動北京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10月26日,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國際學術交流會成功舉辦。會議邀請了馬來亞大學張紋通教授,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李洪賢教授,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再生能源技術發電實驗室王志峰主任,瑞典達拉納大學張行星教授,芬蘭阿爾託大學Marco博士、研究員,五位國內外專家作主旨報告,40余家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企業代表線上參會。

  11月2日,國際先進綠色低碳技術交流對接會成功舉辦。會議邀請了北歐可持續發展協會張壽廷會長、SWECO集團中國區總協調人徐淼總監、瑞典環境科學研究院徐敏主任、浙江大學李正龍教授四位專家進行有關生物質技術、可再生航空燃油等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國內外前沿技術研究以及理念分享,50余家企業代表線上參會。

  12月28日,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國際交流會成功舉辦。會議邀請了新加坡國立大學能源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蘇斌,香港城市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係以及能源環境學院助理教授董亮,歐洲能源環境智庫Ember高級政策研究員、國際能源轉型學會副秘書長楊木易,圍繞亞太經驗、深化合作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以實際行動落實《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中關於“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深化與國際友好城市和國際組織的低碳政策對話、務實合作和經驗分享”的有關要求。

  北京能源學會成立於1979年8月,是我國第一家能源學術團體(5A級),目前已有單位會員112家,個人會員255人。近年來,學會積極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戰略規劃,於12月14日獲北京市一帶一路工作領導小組授牌北京綠色絲綢之路創新服務基地;同時積極參與市科協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工作,深入落實“海外智力為首都建設服務行動”,已與北歐可持續學會、國際能源署太陽能熱發電與化學能組織、北京太陽能學會、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冷暖聯供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馬來亞大學能源科學中心建立聯繫,分別作為主辦單位、聯合單位成功組織了國際交流活動8場,邀請了來自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瑞典、義大利、德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30余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和技術交流。

  下一步,學會將繼續做好“三平臺一智庫”建設,努力打造有品牌、有影響、有作為的首都海智工作基地,幫助國內企業拓寬國際溝通交流渠道,促進綠色産業技術産品雙向合作,助力首都加快實現“雙碳”目標。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