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四五”時期北京將打造超大城市垃圾分類治理典範 二〇二五年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十四五”末期,北京將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穩定在100%,回收利用率達到40%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市城市管理委近日發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環境衛生事業發展規劃。按照規劃,“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建設“標桿城市”,打造超大城市垃圾分類治理典範。
“十四五”末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
按照規劃的要求,“十四五”時期,北京綠色低碳生産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垃圾分類成為全市人民自覺行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能力總量平衡、適度冗余。到2025年底,城市環境衛生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建成符合首都功能定位、適應新時代首都發展要求的超大城市環境衛生治理體系,首都城鄉環境品質普遍提升,環境衛生社會參與度和滿意度顯著提高,市民文明素養全面提升。
“十四五”末期,生活垃圾焚燒和生化設計處理能力達到3.1萬噸/日以上,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穩定在100%,回收利用率達到40%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和綜合利用率達到90%,城市公共廁所等級達標率達到99%,城市道路車行道機械化作業率達到97%。
垃圾分類違法行為將共用到信用平臺
“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建設“標桿城市”,打造超大城市垃圾分類治理典範。
按照“多排放多付費、少排放少付費”原則,北京將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計量計價、差別化收費的管理模式。落實非居民廚余垃圾計量收費制度,深化非居民其他垃圾計量收費改革。充分發揮價格機制激勵約束作用,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和資源化利用。
在推行綠色低碳生産生活方式方面,鼓勵開展線上線下舊貨交易、慈善拍賣、捐贈,以及翻新再利用等活動,促進資源迴圈利用。全面推進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大中院校及社會團體綠色辦公、無紙化辦公。
為了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行動自覺,北京將充分發揮基層組織作用,建立實用有效、簡便易行、群眾接受的生活垃圾分類基層治理體系。堅持精準發動,建立“垃圾分類薄弱對象清單”,精準提升垃圾分類效果。
同時,生活垃圾執法和處罰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據悉,違法行為處罰情況將共用到本市公共信用資訊服務平臺,實現以案為鑒、以案促改。
建成小區垃圾桶站功能再提升
垃圾分類投放保障將更有“溫度”。規劃提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將合理佈局。其中,居住小區推廣撤桶建站、定時投放和監督指導等行之有效的分類投放模式,平房區和農村地區優先推行巡迴到府收集模式。大件垃圾和裝修垃圾採取預約到府回收、自行投放、自行運送至指定拆解場所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垃圾分類投放設施配置也將更加規範。其中,新建居住小區配套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站點,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建成小區優化固定桶站佈局,因地制宜建設垃圾分類驛站。推動現有固定桶站功能提升,完善開蓋、照明等便民服務功能。合理設置大件垃圾、裝修垃圾投放點,以及可回收物轉机站和有害垃圾暫存點。
垃圾清運不及時怎麼辦?混裝混運怎麼辦?針對市民關注的一系列熱點問題,規劃提出,建立清運單位備案、考核、淘汰制度,實現作業全過程可追溯。
廚余垃圾日處理能力達到9000噸以上
2025年,北京將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北京將加快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建設。2023年底前建成大興安定迴圈經濟園區、順義區生活垃圾處理中心焚燒三期和平谷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技改升級工程(二期)。推動通州區再生能源發電廠二期、豐臺生物質能源中心、朝陽迴圈經濟産業園垃圾焚燒廠三期和延慶區焚燒項目建設。2025年焚燒處理能力達到2.2萬噸/日以上。
同時,有序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2025年底前建成順義、平谷、密雲等區廚余垃圾處理技改、應急、新(擴)建項目,力爭全市處理能力達到9000噸/日以上,補齊處理能力短板。(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