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防控加速向服務管理轉變 黨建引領聚合力 守望相助抗疫情

日期:2022-12-19 08:0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社區防控加速向服務管理轉變 黨建引領聚合力 守望相助抗疫情

  摸排轄區特殊人群情況分級分類提供服務;發起居民互助活動,鼓勵有儲備藥物的群眾提供部分藥物應急……新形勢下,本市社區防控加速向服務管理轉變,黨建引領,社區倡導,廣大市民群眾積極響應、守望相助,齊心協力共抗疫情。

  服務重點人群 醫療救助跑出“加速度”

  “我母親狀況好多了,謝謝您!”收到居民發來的資訊,東城區永外街道寶華里社區黨委書記陳鑫鑫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

  12月10日,他接到居民來電反映家中老人多年臥床無法行動,突然出現吐血狀況,“我們都‘陽’了,不敢打車就醫,這可怎麼辦啊!”居民聲音焦急。

  陳鑫鑫邊安撫居民情緒邊忙不迭把情況報送到了街道醫療保障協調組和轉運組。不一會兒,救護車開進了社區,將患者轉運至醫院就醫。老人經診斷為消化道出血,治療後已返家休養。

  社區服務關鍵時刻跑出“加速度”得益於高效運轉的服務保障機制。

  疫情期間,永外街道建立了特殊需求臺賬,對長期臥床老人、需定期放化療及透析居民、孕産婦、嬰幼兒等特殊群體需求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成立醫療保障協調組,24小時“不打烊”對接19個社區的居民就醫需求,與轉運組密切配合,已累計幫助269名居民緊急就醫。

  做好重點人群摸底建檔服務是全市社區防控的重要內容。不少社區發揮樓門院長、小區志願者“地頭熟、人頭熟”的優勢,通過多種方式摸排轄區內特殊人群情況,及時建檔案、建聯繫,分級分類提供服務,為居民健康保駕護航。順義區在鎮(街)組建了愛心保障車隊,為無車家庭做好外出就醫服務,特別是滿足老弱病殘孕等重點人群需求;豐台區西羅園街道成立就醫購藥組,累計為群眾購買藥物190人次,聯繫線上問診105人次,急重症患者外出就醫189人次,獲得了轄區居民認可;石景山區古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醫團隊與古城街道建立了“古城街道醫療救治群”,家醫團隊成為百姓居家診療的“定盤星”,使居民不見面也能得到“零距離”服務。

  織密鄰里互助網 “共用藥箱”增信心傳愛心

  提起家門口的“共用藥箱”,西城區新街口街道西四北三條社區的居民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

  共用藥箱解了不少居民的燃眉之急。更讓大夥兒感動的是,藥箱設立後就沒斷過“糧”,不斷有居民把家裏治療感冒、發燒的藥投放進來。

  社區設立“共用藥箱”的靈感源於一位居民的善舉。

  “鄰居們誰有急用,我可以送出一盒退燒藥。”一天,居民劉先生的話讓社區微信群裏暖意濃濃。談及初衷,劉先生説,“社區工作人員為居民買退燒藥品東奔西走不容易,特殊時期,我也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疫情無情,鄰里有愛。像這樣鄰里互助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朝陽區三間房地區定西南裏社區組織搭建了陽光互助群愛心平臺,積極調動熱心鄰居傳遞愛心。獨居老人缺少藥品和食品、孩子深夜突然發熱、藥吃完了暫時不方便買……每有需求,鄰里之間便彼此分擔,互幫互助。

  海淀區花園路街道北航社區居委會聯合社區養聯體、藥企等推出社區購藥服務,黨員、樓門長、熱心居民都動起來,讓500多位居民當天就拿到了所需藥品。

  經開區亦城景園社區及時發佈科學防疫資訊,鼓勵家中感冒、發燒等藥品有富餘的家庭,積極向有用藥需求的群眾提供幫助。

  鄰里守望不斷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許多街道成立了樓門互助微信群,通過線上開展多種形式的愛鄰互助服務行動。一句句溫暖的話語撫平了病症帶來的不安,一份份贈與的物品在此刻顯得如此彌足珍貴。鄰里情誼,鼓舞着社區裏的每一位居民。

  動員各方力量 保供遞送服務隊“隨叫隨到”

  “六樓居民訂菜已經遞送到位,任務完成!”“居民的快遞包裹已放在門口……”西城區金融街街道京畿道社區京畿道小區志願微信群裏,一則則報告“完成任務”的消息不斷刷屏。

  忙碌奔跑着的是社區黨組織牽頭組成的“黨員保供遞送服務隊”。他們中有來自地鐵、自來水公司的年輕黨員,也有長期參與社區活動的黨員志願骨幹。

  服務隊“隨叫隨到”,累計為居家觀察居民提供配送生活物資等服務超過百件次。他們的辛勤付出為這個冬天帶來別樣的暖意。“鄰里間相互體諒、街坊們相互幫忙,天雖冷,心是暖的。”有居民説。

  隨着居家人員逐步增多,快遞、外賣需求量提升,快遞小哥成了“最忙碌的人”。為了讓小哥們後顧無憂,昌平區天北街道新就業群體聯合黨支部第一時間發出號召,在集結快遞、外賣小哥力量的同時,協調屬地飯店、超市做好對接保障,配發N95口罩、消毒紙巾、抗原試劑等防疫物資,及時做好小哥臨時住所、吃飯休息等後勤保障。通州區玉橋街道成立“暖騎聯盟”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動員轄區內10余家愛心商戶為快遞員、外賣員提供就餐、熱水、理髮等暖心服務。豐台區和義街道組織開展“送溫暖、送服務”關心關愛活動,將一份份“暖心包”送到快遞員、外賣員手上,向奔波在抗疫和生活服務保障一線的快遞、外賣小哥表示感謝與關懷。

  市社區防控組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強化黨建引領,發揮好社區的橋梁紐帶作用,做群眾的貼心人,多給群眾辦暖心事,引導群眾爭當“首都好鄰居”,幫助群眾堅定渡過難關、抗疫必勝的信心。(武紅利)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