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把交通一體化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領域,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路”。
8年來,北京交通行業積極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把握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準提升和協同發展機制完善的關鍵機遇,着力打造與世界級城市群相適應的綜合交通網路,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從“藍圖”邁向“現實”,實現京津冀交通領域率先突破,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速三地資源流通
8年來,北京交通行業牢牢把握交通的基礎先導作用,着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
北京“雙樞紐”格局初步形成。2019年9月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國際交往服務功能明顯提升。首都國際機場航線網路結構與綜合交通體系持續完善。北京地區“雙樞紐”格局初步形成,年旅客吞吐量超過一億人次。
“軌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建成。京張高鐵、京沈客專(京哈高鐵京承段)、京雄城際鐵路建成通車,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京港臺高鐵、京唐城際、京濱城際鐵路建設全面提速,以北京、天津為核心樞紐,貫通連接河北各地市的全國性鐵路網已基本形成。京張高鐵配套清河火車站、北京朝陽站、豐臺站改造等鐵路樞紐工程完工,交通樞紐正在建設和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建設加速,有力支撐“軌道上的京津冀”多層級鐵路網路銜接、融合。
高速公路路網結構得到優化。京昆高速、京臺高速、京禮高速、京開高速拓寬、京秦高速、首都地區環線通州大興段、大興機場高速、大興機場北線高速等建成通車,北京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實現“斷頭路”全部清零。北京市高速公路里程從2014年的982公里增至1176.5公里,增幅達到19.8%,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單中心、放射狀”路網結構得到有效優化。同時隨着一條條高速的通車,對於完善京津冀道路路網結構,改善居民出行條件,帶動相關旅游、産業發展以及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十分顯著。
京杭大運河京冀段通航。2021年6月,大運河廊坊段與北京段同步旅游通航,北京市第一次出現航道、航運。大運河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橋梁紐帶,京津冀交通互聯互通內涵進一步豐富。
京津冀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有效推動了三地間人流、物流、資訊流等要素加速流通和周轉,提升了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了區域産業結構調整優化。據統計,八年間,京津冀GDP總量增加了44.9%,北京市第三産業佔比由78%提升到了82%。同時,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極大支撐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城市副中心配套設施逐步完善,行政辦公區第二批搬遷穩步推進,超1.6萬家企業入駐運河商務區。
探索多種運輸方式便利三地群眾出行
隨着京津冀三地經濟不斷發展,人員往來越來越緊密,對出行的需求不斷增加。8年來,北京市不斷提升區域運輸組織和服務品質,探索多種運輸方式服務三地人員出行。
針對環京地區通勤人員進出京交通不便、出行時間長等難題,2022年7月,率先開通北三縣至國貿的定制快巴,並持續對北三縣進京快巴線路進行動態優化,燕郊至國貿通勤時間由2小時縮短至1小時以內。
北京38條公交線路實現跨省常態化運營,服務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的17個縣市及地區,日均客運量約27萬人次,有力支撐了環京地區居民日常和通勤出行。京津冀三省市聯合製定《京津冀省際毗鄰地區主要通道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實施方案》,合力完成平谷至遵化、寶坻、薊州等6條客運班線的公交化改造,沿途40余個村莊、8萬餘人受益,對擴大省級道路客運服務覆蓋、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加速推進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2015年起,京津冀三省市聯合發行“交通聯合”互通卡,在京津冀區域內可享受同城優惠政策。到2017年底已基本實現京津冀區域主要城市、各種公共交通方式“一卡全覆蓋”。三省市不斷擴大互聯互通城市數量,推廣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便民應用,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推進城市交通一卡通全國互聯互通,實現與全國357個城市公共交通乘車刷卡互通,一卡走遍京津冀乃至全國的出行模式基本形成。
機制體制創新加速三地協同發展
通過改革創新不斷健全和完善協同發展機制,加速實現“規劃同圖、建設同步、運輸一體、管理協同”,有效保障交通一體化的高品質發展。
從2015年開始,市交通委與津冀的交通主管部門聯合成立了京津冀三省市區域交通一體化統籌協調小組,下設專項推進組,專門負責協調推進跨區域規劃、建設、運輸、法規、信息化等有關具體工作。三地交通主管部門每年還會定期召開區域交通一體化統籌協調小組聯席會議,對接研究重點項目推進情況,並結合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斷完善對接協調機制。
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京津冀三省市區域交通一體化統籌協調小組第6次聯席會議上新增了京津冀市區(縣)對接協同工作機制,就推進跨省道路運輸便利化和資訊共用等達成了新共識;在2022年的第7次聯席會議上新增“推進區域交通一體化聯合工作專班”機制,有針對性地對區域重點基礎設施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開展集中調度、協調,充分發揮屬地政府職能。2021年底開通的廠通路正是利用這種工作專班機制,快速完成了前期工作,實現了開工。
加快構建“四縱四橫一環”的綜合運輸大通道
“十四五”時期,北京交通行業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要求,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以“四縱四橫一環”的綜合運輸大通道為基本骨架,加快推進區域交通網路化佈局、一體化服務、智慧化管理、綠色化發展、法制化保障、市場化經營。
持續完善綜合交通網路化佈局。推進京雄高速、京港臺高鐵(豐雄商段)、雄安新區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快線(R1線)建設,加強與雄安新區連接。加快M22平谷線、京唐京濱城際鐵路、京雄高速、G109新線高速、承平高速、廠通路等項目建設,推進城市副中心與主城區、北三縣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G109新線高速建設,提升東北、西部、西南方向高速公路通道輻射能力,疏解北京地區過境交通量。
加快打造世界級綜合交通樞紐。提升航空“雙樞紐”國際競爭力。強化京津冀機場群分工協同,優化航線網路佈局,形成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世界級機場群,力爭到“十四五”末國際航線品質達到亞洲領先水準。建立全國鐵路客運樞紐格局。隨新建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同步推進建設配套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各種交通方式立體或同臺換乘,推進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雙向安檢互認,為京唐城際、京濱城際等順利通車提供保障。
持續提升運輸服務一體化水準。圍繞實現客運“立體換乘”、貨運“無縫銜接”目標,優先發展旅客聯程聯運,大力發展貨物多式聯運,構建多層級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和綜合運輸服務系統,推動各種運輸方式功能融合、標準協同、運營規範、銜接便捷、資訊智慧、服務高效,不斷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服務一體化發展水準。
推動交通綠色智慧安全發展。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以滿足城市客貨運輸基本需求為前提,以減少交通碳排放、構建超低排放區為目標,以能源結構調整為主線,優化新能源汽車性價比及配套新能源補給網路,形成“限油推電”的政策導向,加快推進交通行業碳達峰碳中和進程,增強交通運輸持續健康發展能力。同時,推進交通新基建,夯實智慧交通基礎;建設智慧資訊平臺,打造“智慧交通大腦”;推廣智慧示範應用,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政策,推進地方性法規和行業標準統一,增強京津冀地區交通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保障,加強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理、養護一體化研究工作。為解決跨區域、跨方式交通一體化發展問題積累經驗。
到“十四五”末期,京津冀“四縱四橫一環”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建成,多節點、網路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路形成,城際鐵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網路基本完善,重點區域交通便捷可達,港口群、機場群運營服務和管理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樞紐功能優化提升,運輸服務一體便捷,協同發展機制健全完備,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