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製造強國貢獻北京力量
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一件件大國重器亮點紛呈,充分體現了我國製造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近年來,北京進一步推動符合首都功能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堅持智慧製造、高端製造、綠色製造方向,加快打造面向未來的高精尖産業新體系。
大國重器應用於副中心建設
在北京展區,現場展出了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西線隧道盾構推進作業現場圖片,展示了被譽為“地下蛟龍”的“京華號”盾構機作業現場。“能夠駕駛這樣的國之重器在北京城下穿越,是我的榮幸!”在參觀主題成就展後,“京華號”盾構機長王虎然感慨。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中,北京保持每年千億元以上的投資強度,各項工程順利推進。“京華號”盾構機是中國裝備製造改革創新的標誌性成果,由首發集團、中國鐵建重工集團、中鐵十四局集團聯合研製,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是我國首臺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創造了單月進尺542米的掘進紀錄。
“盾構施工的好處是對地面交通影響小,地面不沉降,而且沒有噪音,不擾民。”現場講解人員介紹。據了解,“京華號”盾構機在掘進過程中,地表沉降始終控制在3毫米之內,控制精度遠高於國際標準。曾經在重大工程施工中,我國的盾構機一直依賴國外進口,現如今國産盾構機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已超過九成,全球市場份額接近七成。
製造業空間佈局特色突出
不僅盾構機等大型裝備已經廣泛應用於北京城市建設領域,北京還是培育先進製造業的“沃土”,智慧製造加速轉型升級,産業空間佈局特色突出。
北京經開區自2016年成為世界機器人大會永久會址以來,關鍵領域新技術、新産品加速涌現。作為北京裝備企業集聚區,今年上半年北京經開區裝備製造産業實現産值334億元,同比增長18.5%。預計到2025年,北京經開區智慧裝備産業集群總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帶柔順臂的機器人穿針引線,無人駕駛汽車在路上安全行駛,滅火無人直升機進行撲火訓練……在中關村房山園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這樣科幻感滿滿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近年來已引進一批頭部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入駐,累計實現工業總産值超千億元。
首鋼冷軋和曲美家居成功揭榜工信部2021年智慧製造示範工廠;市級智慧製造標桿企業總數達12家,位列全市第二;全區規模以上製造業每人平均生産率平均提升14.9%,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平均提升37.2%,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3.9%……十年來,順義區製造業轉型升級大步邁進,將加快建設一批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示範企業和智慧工廠。
大力培育智慧製造産業群
捨棄白菜幫,做好白菜心。北京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已疏解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和污染企業近3000家,通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減法”,換取經濟結構優化的“加法”。
助力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本市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護航政策。2021年9月,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關於促進高精尖産業投資推進製造業高端智慧綠色發展的若干措施》,表示相關部門鼓勵利用工業騰退空間、老舊廠房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或相關創新服務;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今年8月發佈的《關於促進本市老舊廠房更新利用的若干措施》明確,鼓勵在京企業在不改變工業用地性質的前提下利用工業騰退空間、老舊廠房開展先進製造業項目建設,符合條件的單個項目最高獎勵3000萬元。
北京還專門出臺了“新智造100”工程實施方案,讓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據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此前印發的方案,到2023年,全面推進實施製造業“十百千萬”升級計劃,打造10家産值過百億元的世界級“智慧工廠”,支援建設100家“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推動1000家製造業企業實施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培育萬億級智慧製造産業集群。(潘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