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兒劇創新表達新北京范兒

日期:2022-08-06 09:0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京味兒劇創新表達新北京范兒

  近年來,《正陽門下小女人》《情滿四合院》《什剎海》《鼓樓外》等多部以北京人、北京事為描寫對象的劇集重出江湖,京味兒劇不僅贏得北京觀眾的喜愛,而且大有衝出北京走向全國之勢。2022年上半年,多部北京題材電視劇先後在電視平臺播出,反映老北京木匠行當的《鼓樓外》新解古都風情,以現代都市生活為背景的《歡迎光臨》則寫出了新北京青年的奮進與昂揚。

  影視製作行業也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北京題材,更多以北京這座城市為故事背景、反映首都精氣神兒的作品即將與觀眾見面。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迎接二十大”主題重點電視劇片單中,《衚同》《情滿九道彎》《心想事成》等多部重要作品已經或者即將製作完成,《又見南鑼》《狀元媒》等北京題材作品有望於2022年下半年開機。這些作品類型各異又緊貼城市主題,正以創新的表達方式,重新定義着京味兒劇的時代含義。

  北京包容的胸懷帶來更多可能

  過去,一提到京味兒劇,觀眾們自然就會聯想起衚同和四合院,京片子與鴿哨聲。2022年上半年,一部由正午陽光製作的《歡迎光臨》打破了觀眾的刻板印象,該劇在騰訊視頻的播放量累計達8.22億,連續11天位居貓眼電視劇播放量日冠,並多日登頂燈塔專業版全網正片播放市佔率日榜,成績驕人。

  《歡迎光臨》中塑造了一批努力改變現狀、在大城市中積極找尋個人價值的新北京青年群像,故事充滿着濃厚的文藝氣息,對生活又展現出一種平實的英雄主義。好的故事來源於生活,《歡迎光臨》的創作團隊也是一群“北漂”青年,他們對主人公的經歷感同身受,正是北京包容開放的胸懷,給了他們創業成功的契機。

  正午陽光團隊自2011年成立以來,主要辦公地就選擇在北京。其中,不少主創人員都是“北漂”。正午陽光先後拍攝過《偽裝者》《瑯琊榜》《都挺好》《山海情》《大江大河》等多部膾炙人口的精品劇作,被業界稱為“品質的保證”。《歡迎光臨》很多場景取自北京最繁華、最有現代氣息的國貿商圈,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川流不息的車流長河,燦若星辰的霓虹閃爍,這裡是國際大都市北京的最好展示,是古都北京的另一面風采。

  在正午陽光團隊看來,北京具備其他城市無法替代的特質,“在這個故事裏,北京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地域背景,更是一個文化氛圍。‘北漂’人的生活和心理狀態、老北京人的性格特點、東三環的酒店區、高樓環抱中的老舊小區、衚同、什剎海等文化符號,都是別的城市難以替代的。”故事中主人公的“北漂”身份,也讓主創團隊産生了強烈的共鳴,“北京對我們來説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城市,我們希望能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帶入,給後來的年輕人些許慰藉和力量,是我們決定創作這部戲很大的動力。”導演李雪説。

  北京題材創作碩果纍纍

  當北京題材不再局限於舊式的衚同題材,講述新北京故事的作品也越來越多。

  2017年,由劉家成導演、王之理編劇的《情滿四合院》,以新時代的視角重新解讀傳統文化,引領京味文化的“回潮”,並先後斬獲“金鷹獎”“白玉蘭獎”等多項行業大獎。2018年,《正陽門下小女人》以女性視角創新京味兒題材,拓寬時代敘事的可能。2019年,劉家成導演的《芝麻衚同》播出,再續京味兒題材經典敘事。

  2021年,《覺醒年代》如驚雷般乍現,以厚重的思想氛圍、生動的歷史解讀,成為當之無愧的“爆款”,它極大地擴展了京味兒題材在內容表達上的邊界,北京作為古城的歷史價值被深度挖掘。2021年播出的《香山葉正紅》,進一步將時間維度拉近,聚焦到新中國成立前中共中央從西柏坡入駐香山“進京趕考”的時代切片。進入新時期,這兩年也先後出現了《什剎海》《鼓樓外》等多部現代北京題材劇作,讓“京味兒文化”含義的外延不斷擴展,而更多具備現代意義,塑造着當代北京的獨特文化風範。

  憑藉電視劇《什剎海》為觀眾熟知的導演付寧,在最新的作品《衚同》中再次將目光投向了北京,新作講述北京一家三代女性從解放初期到現在,前後七十年擔任鼓樓、什剎海地區居委會主任的故事。因《情滿四合院》成為京味兒劇代表的導演劉家成,再次與編劇王之理攜手新作《情滿九道彎》,在“京城三部曲”之後再講老北京的“裏兒”和“面兒”。新作延續了劉家成京味兒劇的生活氣息,從九道彎衚同1979年知青返城講起,橫跨三十餘年歷史,白描歷史變革下北京城內的個人史。

  “北京模式”全流程助力支援

  北京題材的影視劇創作漸成趨勢,一方面來自市場的需要,另一方面其實離不開北京本地主管部門的所有政策“支援包”。像《歡迎光臨》《情滿九道彎》《衚同》等北京題材作品,都是作為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迎接二十大”主題重點電視劇項目,從項目啟動階段就已被作為“重點關注對象”。上述多部京味兒題材劇集同時也多為“種子庫”的項目儲備,它們幾乎都從創作初期開始就已被納入重要支援範圍,並獲得了北京廣播電視網路視聽發展基金的扶持。

  大批國産影視行業首屈一指的頭部製作力量也集聚在北京,為精品創作提供了必要的沃土和行業支援。影視行業團體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産業協會及旗下行業分會均立足北京,輻射全國。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簡稱“首制協”)旗下會員單位除北京屬地的實力公司外,還有近半數是全國各地有影響力的公司在北京設立的分公司或辦事機構,僅“首制協”協會會員所生産的電視節目,就佔全國生産總量七成以上。

  北京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也吸引了不少像正午陽光、華策(北京)、完美一樣的優秀影視製作機構。正在北京衛視播出的《警察榮譽》,背後的出品製作方就來自影視平臺愛奇藝,近幾年來作為標準的“京籍影視平臺”,愛奇藝製作出品了多部影視劇“爆款”。近兩年影視行業受大環境影響明顯,而北京的影視産業發展趨勢卻逆勢上揚。據數據顯示,僅2021年一年,北京市新增註冊影視機構3300多家,僅2022年上半年新增機構數量多達1500家。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表示,2022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十四五”中國電視劇發展規劃》,錨定2035年我國建成文化強國遠景目標,提出要加快推進中國電視劇高品質發展,建設電視劇強國。北京廣電局將繼續深耕精品創作“北京模式”,從劇本創作開始深挖優秀作品“蓄水池”,推動更多以新北京故事為突破口的優秀選題、優秀劇本脫穎而出,繼續推出精品力作,為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作出貢獻。(李夏至)

  專家點評

  影視生産“北京模式”獨具特色

  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既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同時也是一個具有鮮明地方文化特色的現代大都市,北京不僅有着底蘊深厚的“京味兒文化”,而且匯聚了影視製作的各類高級人才,是名副其實的影視生産高地,並且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影視生産“北京模式”,《歡迎光臨》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與以往不同的是,這部劇裏除了體現京味兒劇一貫的老北京特色,而且關注北京作為現代大都市的當下現實生活,通過講述一群“北漂”的故事而為“京味兒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真實反映出了新北京的發展精神和時代風貌,也對影視劇生産中的“北京模式”的方向和路徑做出了新的探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視聽傳播系主任 高貴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