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本市科技工作者積極學習落實市黨代會精神 為新時代首都發展插上科技翅膀
生態環境、糧食安全、服裝科技……首都科技工作者的身影活躍在新時代首都發展的各個領域。7月13日,在市科協第十次代表大會的會場,來自全市各行各業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圍繞學習落實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展開熱烈交流。他們紛紛表示,將凝聚首都科技創新的磅礡力量,聚焦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接續奮鬥。
“過往的五年裏,北京的生態環境變化巨大,美好成果來之不易。生態環保與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關,‘科技點亮美好生活’也是我矢志不渝的信念。”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環保事業部總經理黃綿松表示,作為基層青年科技工作者,他將在市黨代會精神的指引下,努力攻關環保科技領域“卡脖子”難題,堅決做好數字化環保的陪伴者,為人居環境品質全面改善、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貢獻力量。
在過去的三年中,北京服裝學院服裝科技研究院院長劉莉用尖端科技為冬奧健兒織就“戰袍”。作為紡織領域的科研人員,接下來,她將和科研團隊圍繞市黨代會報告中關於“積極發展先進製造業,擦亮‘北京智造’品牌”的藍圖,持續開展科研攻關和科技創新。
作為守護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的一線科技工作者,市農林科學院資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決心在接下來的科研工作中,要緊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真正讓科技落地生根。“我們要讓資訊科技服務農業,勇攀智慧農業領域的科技高峰,致力突破農業感測器等核心技術,通過科技自立自強,實現守護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的目標。”
在農業科技研發的道路上,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加速奔跑。大北農集團副總裁王丹玉説:“作為農業高科技企業,我們要持續發揮創新主體作用。接下來,還將與在京高校、科研機構開展農業科技資源的戰略合作,在生物育種等方面持續投入,並圍繞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融合開展探索,為北京打造‘種業之都’貢獻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有着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雙重身份。他認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項緊迫任務,絕不是靠單打獨鬥就能攻克的,需要依靠千軍萬馬、合作協同。作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不僅要老當益壯,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更重要的是要育人,要“甘為人梯”。
市科協黨組書記沈潔表示,市黨代會的勝利召開,為本市科技創新和科協事業發展明確了路徑。接下來,市科協要推動科協組織向高校、園區、企業延伸,不斷擴大科協組織聯繫服務科技工作者的規模和數量;匯聚各類創新要素向園區、企業聚集,推動科技經濟融合發展;持續實施青年人才托舉計劃,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成長成才;大力推進“科技館之城”建設,實現實體科技館走到百姓“家門口”,數字科技館線上“泛在、可及”。市科協將肩負起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的職責使命,打造有溫度、可信賴、有活力、見實效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務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助力科技創新,為新時代首都發展插上科技翅膀。(劉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