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9成受訪居民點讚回天地區提升 170個項目助力“睡城”煥發生機
市政道路高峰時段擁堵指數同比下降8.6%,背後是51個交通工程悉數啟動,提速、疏堵;2000余個像清華附小、人大附中的名校學位,讓孩子既要“有學上”也要“有好學校上”;短短4年公園綠地就增加到625公頃,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遠超全市平均水準……
直面回天地區存在的學校少、看病難、交通堵、環境差等突出問題,本市研究制定兩輪行動計劃,解決城市發展痛點。“近9成受訪居民感覺到回天地區生活環境和配套設施提升效果顯著。”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説,本市圍繞回天地區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以需定項,市區聯動推動多領域重大項目落地,累計實施170余個項目,堵點變通、環境變美、心氣變順,曾經的“睡城”煥發出新生機。
基礎設施補短板
“一縱一橫”“五通五暢”主幹路網浮現
北京路網上,打通了900多米長的林萃路“中斷點”,卻可以分流京藏高速40%的車流,讓回龍觀居民每個工作日的進城時間大幅縮短。
這930米本應在2008年建成通車,但由於徵拆等因素,讓林萃路全線貫通的時間一拖再拖,因此有回龍觀居民開玩笑:“回天計劃行不行,就看林萃路通不通!”
作為超大城市的超大社區,回天首先面臨的就是補基礎設施的短板。“在2018年首輪迴天計劃啟動時,打通林萃路就列入進來,成為政府對百姓的一項承諾。”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最終,2020年6月30日該路段完工通車。
這是回天地區完善路網架構、緩解交通擁堵的關鍵一步。“兩輪行動計劃為回天地區初步搭建起‘一縱一橫’‘五通五暢’的主幹路網骨骼脈絡,次支幹路毛細血管不斷暢通,斷頭路陸續實現打通,回天地區內捷外暢、互聯互通的路網體系逐漸完善。”相關負責人説,兩輪行動計劃共實施交通類項目51個,截至目前林萃路、北苑路北延、北郊農場橋等17項建成投用,北清路快速化改造、黃平西側路、太平莊北街等項目加快建設,龍域環路實現打通,文華路局部中斷點建成通車,陳營東路等次支路網陸續投用,市政道路高峰時段擁堵指數同比下降8.6%。
路網之外,軌道交通網路也需織密和提升。為此,回天以軌道交通建設引領區域發展,統籌推進既有軌道線路擴能提升和新建線路工程建設。17號線等大容量快速化軌道建設提速,老線的3處站點改造提升,5處站點退出全市十大擁堵站點名單。
此外,天通苑北交通樞紐全面運作,公交線路接近百條,基本實現有路就通公交車;完工天通中苑10個地下停車場,同時通過施劃路側停車位、利用人防工程等方式增加停車位8000余個;開通全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建成投用42公里綠道,區域綠色出行比例提高20%。
公共服務提質增量
兩輪計劃增加近萬個學位
“我家就住在隔壁小區,現在來就醫步行只需要幾分鐘。”讓回龍觀居民張女士點讚的是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科室全、環境好,相比老院區,掛號也更容易。
2021年6月,北京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正式開診。“新龍澤院區不是分院,在積水潭醫院的三大院區中,號源是最充足的!”積水潭醫院副院長趙興山介紹,新龍澤院區總建築面積14.3萬平方米,設置床位800張,主要為周邊及回天地區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有效彌補了回天地區西部醫療資源短缺問題。目前,該院區日均門急診量已達2500人次。為方便患者就醫,新龍澤院區推出三院區醫療資源共用、增設周六全天門診、提供門診檢查集中預約服務等多項便民措施。
面對龐大的居住人口規模,回天地區公共服務配套曾是居民訴求最多的領域之一。在回天行動計劃中,如何讓老百姓家門口就有好醫院、好學校,成為政府部門破題的關鍵——
回天有教不斷完善,兩輪行動計劃共實施教育類項目40個,建成23所幼兒園及學校、新增學位近萬個;
回天有醫繼續夯實,兩輪行動計劃共實施醫療養老類項目20個,建成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霍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5項,增加床位1000張,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處,醫療設施便利度提升12%;
回天有樂豐富多彩,兩輪行動計劃共實施文體類項目7個,增加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天通苑體育館等2處區域級文體設施,均引入社會化運維專業團隊。
人居環境舒心有序
公園化城市街區初見雛形
2022年,回天的老百姓將“喜提”一大批公園。根據項目建設進展,2022年將投用奧北森林公園一期等8處公園綠地,新增面積近700畝。
綠色是超大社區最應有的底色。“回天地區持續擴大綠色生態生活空間,公園化城市街區初見雛形。”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兩輪行動計劃實施園林綠化類項目共15個,已經投用天通藝園、賀新公園、回龍觀街區公園等9項,公園綠地增加到625公頃,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遠超全市平均水準。
添綠的同時,回天也正通過整治變美。
作為幾十年的超大社區,回天地區面臨着疏解、整治、更新等多塊“硬骨頭”。為此,本市深入推進疏整促專項行動,累計拆除違法建設360萬平方米,清理騰退回龍觀建材城、肯特傢具城、白坊市場等區域性市場及物流中心25個,實施“五微”提升工程340余項,區域環境壓力逐漸減輕;成功推動龍華園鍋爐房改造項目試點投用,建成乒乓球室、瑜伽室等居民綜合文體生活空間,通過閒置資源再利用填補了便民設施短板。
這直接讓回天地區市民熱線訴求滿意率、解決率顯著提升,秩序類訴求同比減少九成,刑事、治安和秩序類警情同比分別下降66%、56%和76%,市民安全感調查始終保持在99%以上,穩居全市前列。
“推進回天地區提升發展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系統性工作,我們將緊緊圍繞回天地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政策整合和力量統籌,堅定不移、全力以赴,把回天地區努力建設成為與首都發展相匹配、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説,到2025年,回天初步建成與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