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場館 低碳辦賽 “北京冬奧會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日期:2022-03-03 09:4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綠色場館 低碳辦賽 “北京冬奧會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2月20日晚,國家體育場“鳥巢”璀璨奪目,一場載入史冊的冰雪盛會在此完美落幕。“大雪花”主火炬臺上的微火,靜靜燃燒16天后正式熄滅。

  全球矚目之下,一縷微火取代熊熊大火,並在奧運史上首次以氫氣點燃主火炬,實現了最大限度的碳減排。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網站評價,“火炬採用氫氣作燃料,無任何碳排放,符合北京冬奧會是史上最環保冬奧會的目標。”紐西蘭廣播電台網站亦報道稱,北京冬奧會的一大亮點是“綠色辦奧”,中方的碳中和辦賽承諾令人稱道。

  點火方式的顛覆性創新,源於鋪展多年的綠色低碳“硬核”理念。作為“雙奧之城”,北京因奧運和綠色結緣。早在2001年申辦第29屆奧運會時就提出“綠色奧運”理念,2008年成功舉辦奧運盛會後,“綠色北京”作為城市發展戰略一直延續下來。

  冬奧之約,中國之諾。放眼冬奧賽場內外,“綠色辦奧”的美好願景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綠色低碳的理念,也在“雙奧之城”深深紮根,鑄就北京服務的亮麗底色。

  “北京冬奧會秉持‘綠色、共用、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最大的特色在於努力實現精彩辦賽和節儉辦賽的有機統一。”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韓子榮表示。

  大家熟悉的“鳥巢”成為“雙奧”開閉幕式場館,“水立方”華麗變身“冰立方”,成為冰壺比賽場地……冬奧會北京賽區11個競賽、非競賽場館是2008年奧運會的遺産。充分利用夏奧場館辦賽,從源頭減少碳排放,讓北京冬奧會的綠色濃度大幅攀升。

  可持續利用的低碳舉措,令各代表團運動員和官員驚訝、讚嘆,為之喝彩。“這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場館,能在裏面比賽是一種榮幸。那座建築是獨一無二的,我喜歡看到像現在這樣,利用現有資源重復使用場地。”美國隊冰壺選手維多利亞·珀辛格説。冷卻塔下,運動員們凌空翻轉。外形酷似“水晶鞋”的首鋼滑雪大跳臺,從工業建築改造而來。這座具有“賽博朋克”氣質的場館驚艷“出圈”,在冬奧會舞臺上大放異彩。

  “這是我滑過的最好的賽道!”谷愛凌奪金後對它不吝讚美。“這是我見過的最酷的景色之一。”美國隊自由式滑雪選手尼古拉斯·戈珀每次從首鋼滑雪大跳臺躍起,都有種“超現實”的錯覺。國際奧會主席巴赫、國際奧會北京競賽協會主席小薩馬蘭奇以及其他運動員和工作人員,也對首鋼滑雪大跳臺讚不絕口。

  13次刷新奧運會紀錄,其中1次還打破世界紀錄,“冰絲帶”裏誕生的新紀錄同樣令人應接不暇。“最快的冰”為運動員展現速度力量提供絕佳舞臺,打破紀錄是他們對冰面品質最好的褒獎。好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好的場館,好的場館又離不開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綠色環保理念。作為新建的低碳場館,“冰絲帶”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不僅冰面平整如鏡,碳排放更是趨近於零。

  位於山區的延慶場館,建設過程中堅持以“避讓”為第一原則,儘量就地保護原生樹木,並同步開展生態修復。種種保護措施的落地,讓“山林場館、生態冬奧”成為現實。

  大型體育賽事場館的賽後利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雙奧之城”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讓綠色奧運有了全新起點。出席北京冬奧會的摩納哥元首阿爾貝二世親王表示,“‘水立方’如今變成‘冰立方’,類似這種夏奧和冬奧兩用的做法,將激勵未來奧運會組委會和舉辦地更充分地利用他們的場館。”

  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行動對於奧林匹克的未來至關重要。國際奧會品牌和可持續發展總監瑪麗·薩魯瓦認為,北京冬奧會在場館利用方面發揮了“典範”作用,“北京冬奧會為節能環保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低碳能源、低碳場館、低碳交通、低碳辦公等都具有里程碑式的積極意義。”

  此言不虛。冬奧會期間,張北一座座迎着寒風矗立的“白色風車”,正源源不斷地將綠色能源送入冬奧賽場。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賽時三大賽區26個場館已100%使用綠電;交通出行中,冬奧會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佔全部賽時保障車輛的84.9%,為歷屆冬奧會最高。(孫傑)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