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圍繞進一步提高惠企便民服務效率和水準,市人大代錶帶來——條條建議—接訴即辦 有速度有溫度有力度
接訴即辦,讓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有人辦、馬上辦、能辦好。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2年,將繼續做好12345市民熱線服務,優化“每月一題”和“服務包”等工作機制。圍繞如何進一步提高惠企便民服務效率和水準,市人大代表將一條條有建設性的建議帶到會上,傳遞民意、建言獻策。
公開權責
讓百姓知道這事到底歸誰管
“從《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立法調研起,我就開始參與,可以説是經歷了條例出臺的全過程。”市人大代表、東城區朝陽門街道鴻安國際大廈商務樓宇工作站站長鄭紅強多次在基層調研,就接訴即辦立法徵求各方意見。
暢通渠道、解決問題、效率高、效果好……徵求意見的過程中,鄭紅強發現,大部分市民都對接訴即辦非常肯定。不過,也有市民提出,12345熱線派單存在“不精準”的問題。
市民張女士撥打12345熱線,想諮詢家中安裝廚余垃圾粉碎機的事宜。12345熱線將這一訴求轉給了市排水集團,但撥通排水集團電話後,對方直截了當拒絕了:“您説的這項業務不在我單位的受理範圍內。”打了一圈電話,被支得暈頭轉向的張女士發現,哪個部門都説這事不歸自己管。“這事到底歸誰管?有人管嗎?”
在條例徵求意見的過程中,不少市民都提出過“精準派單”“不要讓接訴即辦,變成接訴即轉”的意見和建議。
接訴即辦的核心是“辦”,而精準派單,將有利於市民訴求更及時、高品質解決。“別説是普通老百姓了,我當了20年的人大代表,很多事情我仍然説不清楚到底應該歸哪個部門管。”鄭紅強提出,12345熱線不應該僅僅是傳達百姓訴求的一條簡單熱線,而是應該在接單的同時,對訴求進行歸類、梳理和細分,建立科學機制。
“精準派單”的建議最終被寫入條例,出臺實施的條例中明確提出了“提升派單精準度”的要求。“法立了,接下來的任務仍然很重。”鄭紅強表示,12345熱線將老百姓的訴求作為資訊源頭,有利於政府圍繞市民的需求和訴求來梳理權責、開展工作,改進政府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效率,這對促進政府改革非常有好處。條例實施後,要從梳理政府職責、公開政府職責入手,讓老百姓知道,某一件事到底該歸誰管。管得好,老百姓能明白政府是有作為的;管不好,也能一目了然到底是哪個部門的責任。政府的權責明確,才能避免遇事“踢皮球”、互相推諉,接訴即辦工作條例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未訴先辦
街道也有“每月一題”
“條例明確了分類處置、精準派單等問題。現在,派單更精準,主責部門更清晰,我們辦件更規範、精細,為民辦事有底氣了。”市人大代表、昌平區龍澤園街道龍澤苑社區書記伊然舉了個例子,2021年夏天,小區43號樓和32號樓之間的路面出現了坑洼、開裂、減速帶破損等問題,既影響車輛和行人通行,也存在安全隱患。
市民的訴求反映到了社區。“作為首接單位,我們把這件事接了下來,然後尋求街道的支援。”伊然説,這一工程類訴求被納入街道待辦事項,街道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去現場調研、做預算。僅用了不到7天,這條破損的道路就得到了修復。“條例確定的協調辦理機制,讓我們工作起來有據可依。”
伊然介紹,現在碰到專業領域較強需要職能部門協助的問題,或是碰到轄區內長期反映同一問題但跟蹤處理結果不理想的情況,都會由街道相關承辦科室採取“吹哨辦”的方式進行處理。
轄區內重點、難點的歷史遺留問題怎麼解決?伊然建議,協調轄區內開發商、物業、業委會等多方力量,共商、共建、共議、共同協調推進解決。
2021年,北京創新推出“每月一題”機制。“‘每月一題’是北京經驗,是基層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的抓手。我們不僅要抓學習,還要促落實。現在我們街道工委會也有‘每月一題’。”伊然又舉了個例子,2021年11月,街道聚焦疫情防控專題,社區卡口疫情防控志願者力量不足,工委會專題研究,依靠街道保安力量支援、機關幹部下沉等多項舉措,確保卡口防控“四件套”落實到位。
“只有未訴先辦,從源頭治理,才能切實為社區減負,也能讓市民滿意。”伊然説。
黨建引領
“育網式”兜盡民生事
“作為基層幹部,我深切地體會到,落實接訴即辦工作條例,做實網格化服務,提升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的能力,必鬚髮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市人大代表、房山區西潞街道蘇莊三里社區黨委書記邵雪松説。
蘇莊三里社區住着7000多位居民,可居委會只有18位專職社工,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時,常常感覺人手不夠。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網格就是一塊陣地。邵雪松説,蘇莊三里採用“育網式”工作法,社區黨委班子成員擔任“管理員”,社區168名黨員都是“網員”,按照居住的小區,自然分散到5個大網格、20個微網格中。這張“民情網”守護着社區,居民的訴求“一網通辦”。如此一來,蘇莊三里社區在西潞街道2021年接訴即辦工作中名列前茅。
邵雪松分享了前不久建鑫園二里小區192戶居民告別自備井喝上市政水的故事。“過去小區使用自備井,不僅水壓不夠,水質也不好。接上市政水以後,即便是頂樓居民,打開水龍頭,出水也是清澈透亮,乾乾淨淨。”邵雪松説,建鑫園二里小區因為處在市政水管網末端,水壓有時不夠,需要在小區裏建設一座佔地25平方米、高約3米的無負壓泵房。“不得到居民同意,可不能開工。”邵雪松説,泵房在確定選址建設方案時,不僅要結合實際,居民提出的建議、意見更要作為重要參考。
這些建議、意見,都是由社區裏的黨員們收集上來的。第一版方案剛出爐,黨員們就以泵房為中心,挨家挨戶到府走訪。“一層的居民不太滿意,覺得泵房離自家窗戶只有4米,3米的高度也很影響視線。”邵雪松説,居民意見第一時間匯集到了居委會,“我們馬上召集施工單位研究,將泵房方案改為距離窗戶8米,高度也下降了半米多。一層居民拿到新的方案,很是滿意。”邵雪松説,只有發揮黨員的帶動作用,充分收集民意,才能做到接訴即辦、未訴先辦、不訴自辦。(張楠 任珊 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