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隻候鳥過境 吃喝不愁住行無憂

日期:2021-11-30 09:1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300萬隻候鳥過境 吃喝不愁住行無憂

  秋末冬初的北京是候鳥天堂。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眼下鳥類監測數量正逐步上升,2021年的過境候鳥約有300萬隻。本市在園林綠化建設中統籌考慮它們在吃、喝、住、行方面的需求,讓它們能夠落腳和覓食。

  在城市副中心,三隻大鴇最近成了觀鳥圈的“明星”。這種大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僅存數千隻,這也是大鴇光臨通州的第六年。“我跟去年的照片對比了一下,發現其中兩隻極有可能去年也來過。”資深觀鳥愛好者李輝説。

  為了讓鳥兒在遷徙途中享受難得的愜意時光,市、區園林綠化部門提前安排,製作了三四十塊宣傳標語,張貼在大鴇可能出現的位置,提醒大家不要驚擾、投喂或影響動物。愛鳥志願者們也行動起來,每天至少有8名志願者分成上下午兩組,勸導大家文明觀鳥並做好疫情防控。

  北京是東亞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最近,候鳥穿越山川湖海,浩浩蕩蕩進了京,包括黑鸛、大鴇、天鵝、鴻雁、鴛鴦、灰鶴、秋沙鴨等。進入候鳥遷飛季以來,本市10個國家級、33個市級監測站密切監測候鳥遷飛情況。監測數據顯示,9月各監測站累計上報野生鳥類232591隻,上報記錄6361條;10月累計上報野生鳥類255014隻,上報記錄6723條;11月截至11月16日累計上報野生鳥類155874隻,上報記錄3483條。

  隨着遷徙高峰的到來,鳥類監測數量仍然在逐步上升。一位常年關注鳥類的專家説,很多鳥兒“貪戀”良好的生態環境,乾脆“反客為主”,以京城為家安然過冬。甚至有的還築起“愛巢”,有滋有味地過起了日子。

  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處長張志明介紹,本市在2018年啟動新一輪百萬畝綠化造林時,明確提出構建互聯互通的森林濕地生態系統,為提高生物多樣性奠定基礎。在植物選擇方面,提出了“鄉土、長壽、抗逆、食源、美觀”植物選擇標準,除考慮景觀和綠化效益外,植物配置還要重視動物取食、棲息生態環境的營建。

  以城市副中心為例,綠心中開闢了生態保育核,局部保留荒野狀態,並設置本傑士堆、動物遷徙廊道,在保育核內混合播種了先鋒抗性強的樹種、灌木草種以及慢生植物,漸次形成荒草、灌草、疏林、密林的風貌。小動物們有吃有喝,四季美食不斷:春天有甜美的花粉、花蜜;夏天有多汁的桑葚,甜脆的李子、杏子;秋天有吃不完的山楂、海棠、柿子,各類飽滿豐腴的種子;就連蕭瑟冬季,還有大量堅果可尋。開園一年,已經監測到了70多種飛禽走獸,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雀鷹、灰臉鵟鷹、縱紋腹小鸮、短耳鸮,刺猬、黃鼬等。(朱松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