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年新建公園綠地73處 為市民拓展休閒空間 “綠島”串成了“綠鏈”
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北部,叢林綠草間,藏着四四方方的考古坑。這是全國至今唯一發現的漢代縣級故城遺址,將成為別具一格的遺址公園。
最近幾年,老百姓身邊添了不少這種或保存歷史記憶、或填補功能短板、或留住百姓鄉愁的公園。市發展改革委近日介紹,2018年以來,本市累計新建公園綠地73處,目前已有48處公園開園迎客,預計其餘25處公園將於2022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其中,石景山區衙門口城市森林公園、大興區五福堂公園等有望2021年建成開放。
副中心添千年曆史遺址公園
2015年,伴隨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在行政辦公區內展開了大規模文勘工作,路縣故城遺址隨之被發現。經搶救性考古發掘,該遺址是兩漢時期路縣的治所,遺址分為城墻基址、城內遺存、護城河和城外遺存四部分,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故城見證了通州千年曆史。按照“先保護、後發掘”的理念,遺址公園方案出爐。“公園既要展示良好的綠化環境和悠久的人文環境,又要為百姓提供一處良好的感受歷史、體驗考古和休閒游憩的場所,提升城市副中心城市魅力。”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説。
兩年多前,公園正式進場施工,築城、溯源、理水、展綠一項項工作有條不紊推進:“築城”是採用堆土模擬故城城墻,恢復城內路網,在城墻頂上列植喬木,凸顯古城輪廓;“溯源”是用高參與度的主題場地,漢風古韻的小品、構築物等展現漢代百姓的衣食住行;“理水”是將遺址公園內水系與南側行政辦公區水系貫通,結合旱溪景觀解決園內的排水,增加園內濱水體驗;“展綠”是指利用微地形、旱溪、高低草地及生態綠島相結合共同打造多樣的植物空間,保留現狀大樹,營造四季特色景觀。
公園一期已基本建成,預計2022年初具備開園條件。
三年補綠6個奧森
35.3公頃的舊宮城市森林公園原為大興區疏解拆遷的村莊,公園保留了老樹,建設了稻田、荷池,留住舊宮稻香、荷香、蛙鳴的百姓鄉愁;位於城市副中心的張家灣公園一期,原為工業大院及村莊,改建中利用村莊騰退舊磚石,打造留存鄉村記憶的文化小品,展現運河歷史文化……
即將與市民見面的公園越來越多。2018年以來,累計新建公園綠地73處,總面積約4200公頃,相當於約6個奧森公園。目前,已有石景山區新安公園、懷柔城南森林公園等48處公園開園迎客,預計其餘25處公園將於2022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其中,石景山區衙門口城市森林公園、大興區五福堂公園等有望2021年建成開放。
一個個公園的落成投用,讓北京“一道綠隔城市公園環”公園數量達到102個,實現“一環百園”規劃目標,為城市戴上市民期望的“綠色項鍊”。數據顯示,本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由2017年的77%增加至2020年的86.8%,增加近十個百分點,讓更多市民實現“開窗見綠”“出門見園”。
綠色慢行系統串聯公園
昌平區東小口鎮,110.5公頃的東小口城市休閒公園一開園就被各個年齡段的居民點讚。“這是一處‘全齡’公園。”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前期問卷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區域需求,綜合佈置運動健身、兒童活動場地,滿足居民游憩、運動、親子休閒需求,增加了無障礙衛生間、休息座椅的數量,提升老年人游園體驗。
放眼整個回天地區,一條42公里的綠道串起來半塔公園、賀新公園、東小口城市休閒公園,未來該綠道將連通自行車專用路,打造回天地區串聯生態、生活、工作空間的綠色通道。
一個個公園被串聯起來,讓“綠島”變成了“綠鏈”。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本市將進一步加強海淀三山五園、朝陽十八里店、豐台南苑等區域綠色慢行系統建設,以綠道為紐帶,加強公園綠地連通性,將公園“綠島”變為城市“綠鏈”。(曹政)
相關新聞
龍潭中湖公園將另設轎廂景觀
國慶假期,開園不久的龍潭中湖公園迎來人們打卡體驗,10月1日至10月2日共迎來2萬餘位游客入園。據了解,曾被游人踩禿的草坪已基本恢復,草坪上的原有轎廂也被移出,之後將設計轎廂景觀供游人親近拍照。
10月3日早晨8點,公園北門、東南門等主要入口,已有市民三三兩兩結伴入園。各個門區,身着白色短袖、披着綬帶的文明引導員們分散開來,幫助指導游客預約入園、掃碼測溫、有序進入。步入園內,沿着2.6公里的環湖步道慢跑一圈,身旁幽幽湖水倒映着百合亭、時光橋、摩天輪,路旁橋邊,紫菀、馬鞭草、波斯菊等開出一片姹紫嫣紅,令人心曠神怡。“這麼高顏值的公園,還特意設置了步道,簡直就是家門口的健身打卡地,太舒適了。”市民曹先生説。
作為由北京游樂園改建成的城市公園,龍潭中湖公園原址保留了標誌性景觀摩天輪。此前,在公園中心島南側的一片草坪上,原摩天輪上無法再利用的個別轎廂作為景觀被裝點其中。然而,9月24日開園後僅三天,部分游客爭相與轎廂合影,這幾處草坪逐漸被踩禿。
隨後,運營方將這片草坪中的五處轎廂移出草坪,對原有草坪進行恢復,後續將根據游人步行習慣鋪設石磚。目前,在這些草坪和園區部分景觀四週,可見身披“中湖小當家”綬帶的文明引導員,引導游客文明游園。
接下來,圍繞市民親近轎廂、拍照打卡的需求,運營方邀請設計師將轎廂設計為景觀裝置,在保障安全、文明游園基礎上,讓游客親近打卡。
國慶假期正逢龍潭中湖公園開園後的調試階段。公園開通“中湖小管家”線上、線下聯動客服服務,方便廣大游客們諮詢求助。在園內,多處可見“中湖小管家為您服務”的公告,游客掃碼留言或撥打公園客服電話,都可以直通“中湖小管家”。
國慶假期,中湖公園開放時間為早8點至晚6點,實行線上預約。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如園內暫態游客數量到達公園最大承載量的75%,公園將採取臨時限流措施。(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