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39個場館建設順利 2021年10月起舉行15項測試活動

日期:2021-07-31 09:3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39個場館建設順利 今年10月起舉行15項測試活動

  7月31日,北京迎來申冬奧成功六周年。從7月30日召開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場館建設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截至目前,三大賽區12個競賽場館永久性設施基本完工,承擔開閉幕式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將於2021年10月改造完成。2021年10月起,北京冬奧組委將陸續組織進行15項測試活動。

  3個賽區12個競賽場館永久性設施基本完工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場館建設始於2016年。“經過5年多的建設和努力,場館建設工作進展順利。”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介紹,賽時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和張家口3個賽區共使用39個場館。截至目前,12個競賽場館永久性設施基本完工,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延慶冬奧村(冬殘奧村)、張家口冬奧村(冬殘奧村)在內的非競賽場館永久性設施已經完成,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張家口山地轉播中心正在由奧林匹克轉播公司進行內部裝修。

  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于德泉介紹,由北京市負責組織建設的北京及延慶賽區冬奧會工程,8項競賽場館,已於2020年底全面完工,並全部完成制冰制雪,經過了賽事活動全方位的測試檢驗。9項非競賽場館,目前已完工8項。剩餘的國家體育場“鳥巢”,目前已全面進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的建設改造階段,計劃於2021年10月完工。

  張家口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冬奧辦副主任劉海峰介紹,張家口賽區共設置9個場館,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等4個競賽場館已於2020年年底完成建設。5個非競賽場館中,張家口冬奧會於2021年6月完成建設任務,正在按冬奧組委要求進行設備設施的優化完善,確保儘快投入使用。山地新聞中心、山地轉播中心、頒獎廣場、制服和註冊分中心4個場館也正按時間節點要求如期建設。

  除了場館,為迎接北京冬奧會,還將建設一批臨時設施。“臨時設施主要是活動開始前加建,活動開始後拆除,包括座椅、圍欄、安檢、防疫、技術系統等。整體上呈現點多、面廣、建設時間短的特點,我們堅持能借不租,能租不買的原則進行建設。”於德泉透露,目前臨時建設基本完成規劃設計工作,進入實施階段。年底前將完成所有臨時設施的搭建。

  冰上場館環保製冷

  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中有哪些特點?劉玉民介紹,首先是最大程度利用2008年奧運遺産,14個奧運遺産包括“水立方”等10個場館遺産和國家速滑館等4個土地遺産。

  其次,冰上場館採用環保先進的製冷技術,8個冰上場館10個冰面。國家速滑館、五棵松冰球訓練館、首都體育館、首體短道速滑訓練館還選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製冷系統。雪上場館則傳承自然山林理念,減少對環境的擾動。

  另外,所有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準。其中,新建室內場館全部達到綠色建築三星標準,現有室內場館通過節能改造也能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標準。所有場館使用綠色能源。北京冬奧會通過建設世界首條500千伏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創新性地將張北地區豐富的綠色清潔電能引入北京,不僅使北京冬奧會成為奧運歷史上第一個100%使用綠色清潔能源的冬奧會,同時實現了“用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隨着2020年底這項工程的投用,來自張家口的光伏、風電等綠色電能已經進入了北京市的每一戶家庭。

  賽後利用計劃也貫穿場館建設始終。於德泉透露,北京賽區和延慶賽區的場館賽後都將對公眾開放,將極大地改善公眾參與冰雪運動的條件,為3億人上冰雪提供硬體和技術支撐。例如,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隨着冬季來臨,就變身為“冰立方”,五棵松體育館實現了6小時冰球、籃球場地轉換。延慶賽區在賽後將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部分相對平緩的賽道開放,並建設多條大眾雪道。賽後,延慶冬奧村將成為接待酒店,面向公眾開放。

  將制定“一館一策”防疫方案

  “今年我們將完成國家體育場、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的部分收尾工作。同時結合疫情防控政策,對場館設施進行微調和完善。年底前還將完成所有臨時設施的交付。”劉玉民透露,借鑒東京經驗,結合北京的防控政策,北京冬奧會將制定“一館一策”防疫方案。同時增加臨時設施,如隔離通道、臨時廁所、隔離板墻、臨時隔離點等,保障人員安全。

  10月8日至12月31日,北京冬奧組委將組織進行包括10項國際賽事、3項國際訓練周、2項國內測試活動在內的總計15項測試活動。(任珊 吳東)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