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百餘個項目落地北三縣 總投資額達八百億元,副中心與北三縣政務“區域通辦”啟動
與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水之隔的河北省廊坊北三縣迎來更大産業發展機遇。5月13日,在北京與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上,兩地現場簽約39個項目,涉及産業、公共服務、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意向投資額約247億元。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兩地已累計簽約項目120余個,總投資額達800億元。
兩地産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
北京與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已連續舉辦三屆,過去兩年共簽約85個項目。“我們回頭看前兩年的這些項目,有近80個已經在北三縣落地開花,剩餘的項目也在推進過程中。”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副主任劉伯正説,推介洽談會既拓展了在京企業發展空間,又帶動了北三縣産業升級和軟實力提升。
歷年簽約中,産業項目數量最多。2021年,一批智慧製造、數字經濟、節能環保等項目簽約,促進區域産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京煤集團將在三河建設智慧科創産業基地,北京聯東投資集團將在大廠建立集科創研發樓、高標準廠房及配套設施為一體的産業園區……
合作不只是“送項目”,而且會“問需求、促提升”。本次針對廊坊中集空港設備公司等16家企業提出的轉型升級需求,北京市從創新資源供給庫中挑選了北京奧特尼克科技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30家企業和單位,發佈北京創新資源供給與河北廊坊需求匹配清單。
廠通路預計年底開建
通州與北三縣之間,也將有更多交通大動脈連接,為協同發展提供支撐。5月13日,通州公路分局與大廠縣交通局簽訂廠通路京冀界接線協議,加快跨界道路對接,提升兩地交通一體化水準。
廠通路(北京段)西起通州區通懷路與綠心路交叉路口,東至市界接廊坊市大廠縣廠通路,全長約7公里,工程投資約5.2億元。項目建成後,將是通州與大廠縣聯繫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城市副中心對外輻射的重要支撐條件。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現場介紹,該項目預計年底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區域公共服務也正走向共建共用。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與河北省衛健委、廊坊市衛健委簽訂協議,將通過技術幫扶、遠端診療、緊密型醫聯體等多種形式,支援北三縣現有醫療機構提升能力水準;西城區民政局與廊坊市民政局簽訂養老服務戰略合作協議,擬建設一批區域協同養老服務基地,開展養老人才培訓與交流;通州區教委、北京教育學院對口支援香河縣、大廠縣教育發展,開展送教活動和赴京跟崗研修活動。
“這些項目的落地實施,將有效帶動北三縣産業轉型升級,促進就地就近就業,提升區域公共服務水準,使更多老百姓享受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助力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一體化高品質發展。”劉伯正説。
建立“區域通辦”聯動機制
為破解兩地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難題,提高政務服務區域協同水準,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通州區政府和廊坊市政府瞄準企業群眾實際需求,建立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政務服務“區域通辦”聯動機制。
推介會上,北京市政務服務局、通州區政府、廊坊市政府負責同志共同啟動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政務服務“區域通辦”。據介紹,首批以服務“通勤人員”和項目疏解承接為重點,針對453項高頻便民事項和7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施“區域通辦”,採取在兩地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區域通辦”專窗、互設自助服務終端、移動端辦理指導等方式提供異地事項辦理服務,避免企業群眾異地辦事“兩頭跑、折返跑”。
據悉,下一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廊坊北三縣還將通過推行“政銀合作”模式、加快自助端、移動端系統平臺對接、探索建立審批交叉授權、審批互信機制等方式,多渠道、多層次加強政務服務領域一體化聯動,全面提升跨區域通辦協同能力,為兩地企業和群眾提供更為快捷、便利的政務服務體驗,有效推動兩地營商環境提升。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將全力推動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落實,推動交通、産業、公共服務等向北三縣延伸佈局,全力推動區域一體化高品質發展邁上新臺階,使通州區與北三縣成為京津冀交界地區協同發展的典範和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支撐。(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