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力準備“相約北京”系列冬奧冰上項目測試活動 “冰絲帶”將迎來速滑比賽首秀
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測試演練,“相約北京”系列冬奧冰上項目測試活動將於4月在北京賽區多個場館陸續展開,相關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作為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唯一一座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將承辦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比賽。4月7日至4月10日,這裡將舉辦速度滑冰測試活動,意味着這座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即將迎來速滑比賽首秀。
人員就位 迎接“模考”
來到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看到現場一派繁忙景象,來自場館運作團隊、場館設施維護保障隊伍的工作人員在館內來回穿梭,清掃衛生、檢查設施設備…大傢夥兒摩拳擦掌為即將到來的冬奧會冰上測試活動做足準備。走進速滑館西大廳,剛剛製作完成的一座影背墻上,“冰絲帶”高清夜景圖非常奪目,影背墻的背面是幾排北京冬奧會體育圖標,給人以“賽時的”感覺。
據了解,這次“冰絲帶”測試活動本着“應測盡測、能測盡測”原則,共設置14個比賽項目,包括男子速滑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團體追逐以及集體出發;女子速滑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團體追逐以及集體出發。
據場館運作團隊主任、北京國家速滑館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武曉南介紹,測試活動期間,國家速滑館將圍繞以競賽為核心,以疫情防控為根本對場館各相關業務領域進行全方位實戰演練,重點包括做好競賽組織與計時計分系統、場館運作與指揮體系、競賽場地(FOP)冰面及器材、設備設施運作及保障、各業務領域的協調與配合及團隊隊伍的培養鍛煉等方面。
自2020年11月入駐國家速滑館以來,場館運作團隊有力地推進着冬奧會各項籌辦工作,從磨合隊伍、編制運作計劃,到統籌整合賽事資源,提供場館運作保障等,運作團隊對標測試活動要求,持續完善測試計劃。此次測試活動,國家速滑館測試賽運作團隊將有包括體育、場館管理、場館和基礎設施、電力、新聞運作、賽事服務、安保、醫療等在內的25個業務領域參與測試。此外,國家速滑館還組建電力、空調、消防專業保障隊伍,針對突發事件組織開展處置演練,形成全方位保障體系,靜待首場測試活動到來。目前,國家速滑館測試賽運作團隊所有參加測試工作的業務領域和骨幹崗位工作人員基本集結完成,服務測試活動的志願者也將在賽前7天集中到崗。
在國家速滑館場館運作團隊中,醫療防疫領域團隊備受關注。按照“一場一策”的場館疫情防控方案要求,醫療防疫團隊進駐場館之後,開始實地驗證防疫流線等方案內容是否合理並隨時進行調整,通過專業的管控確保場館防疫標準達到安全等級。考慮到新冠疫情相關因素,本次測試活動將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場館將按照實際運作情況設置封閉管理區,統一管理,集中安排食宿及交通,規劃人員流線,避免與非封閉管理區人員流線交叉。同時,做好健康監測與存檔,嚴格按照點位、標準及頻次完成日常消毒,設立隔離室,做好防疫物資儲備,確保安全辦賽。
武曉南表示,希望通過系列測試賽和測試活動,達到檢驗場館設施、鍛煉運作團隊、摸清辦賽規律、磨合工作機制、落實屬地保障、測試運作指揮等目的,併為最終實現“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辦賽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創造條件 期待“飛人”
2021年1月,國家速滑館完成了“最快的冰”的首次製作,“冰絲帶”選用了環保型和可持續性最好的二氧化碳製冷方案,與使用傳統冷媒相比,二氧化碳製冷可以提升能效20%以上。同時,有把握實現冰表面溫差不超過0.5攝氏度,更有利於運動員創造好成績。
國家速滑館測試活動運作團隊競賽副主任張春暉是國內速度滑冰國際滑聯級別裁判。他説,以往比賽冰面基本全靠制冰師的經驗,每次澆完一圈冰面後,會觀察冰面厚度,然後用溫度計測量冰面溫度是否達標。由於賽道由直道和彎道組成,冰面有高度差,這樣造成溫度不均,進而給運動員的成績帶來一定影響。
“冰面溫度是影響運動員成績的最大因素之一,溫度不均將導致冰面軟硬度不一致,將給運動員滑行帶來不小影響。同時館內濕度也要控制在40%左右,高了會增加運動員滑行阻力,過低的話會讓運動員呼吸不暢,影響比賽成績。”張春暉説,“國家速滑館現在採用數字化製冷設備,通過控制設備參數實現精準制冰,從而最大化保證冰面平整度和溫度一致性,為運動員創造最好的冰麵條件。同時國家速滑館製冷設備還將根據室外天氣變化,實時調整設備參數,保證館內冰面溫度、室溫、濕度等各項指標保持在均衡狀態,盡可能保證運動員在同等條件下進行比賽,為他們滑出好成績創造條件。”(吳東 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