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五年砥礪時 續寫“雙奧”榮耀日 《北京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圓滿收官

日期:2021-03-09 09:5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回眸五年砥礪時 續寫“雙奧”榮耀日 《北京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圓滿收官

  “北京歡迎你,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跡。”2008年,一場無與倫比的夏季奧運會落棋北京。頑強拼搏的體育健兒讓具有古老文明的中華民族煥發全新活力,百年的奧林匹克精神在廣袤的東方大地傳遞。

  2015年,中國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同時,北京也創造了歷史,成為全球首個舉辦夏季、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隨著2022年冬奧腳步的臨近,奧運文化、體育精神所帶來的全民健身熱潮,在這座古老城市的深處激起陣陣漣漪。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國之基。過去五年,是北京全民健身波瀾壯闊發展進程中,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砥礪前行、成績卓著的五年。五年來,市民健身意識和科學健身素養不斷增強,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從“十二五”末期的650萬增長為1080.6萬,佔全市常住總人口的50.18%;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蓬勃開展,“十三五”時期全市累計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101528項次,參與人次4816萬人次;群眾冰雪運動廣泛普及,參加冰雪運動人數達到780萬;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更加完善,全市體育場地數量達到3.57萬個,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從“十二五”末的2.25平方米增長至2.45平方米;體育健身組織活力顯著增強,每萬人體育社會組織數量從3.9個增加到5.8個;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從“十二五”末的5萬人增加到6.1萬人,每千人擁有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2.8‰;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從“十二五”末的7277人上升到23402人。此外,全市健身休閒運動産業快速發展、京津冀全民健身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大眾體育國際交流不斷拓展,北京市全民健身整體水準位居全國前列、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人口狀況、市民健身需求相匹配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也日趨完善。

  四大機制壓實責 築牢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基石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體育是綜合國力的體現,全民健身正是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年來,事關全民健身的各項機制日臻完善。

  完善政策保障機制。經統計,市、區兩級人民政府共出臺促進全民健身運動實施的相關政策近90項。例如,2016年,北京市政府頒布了《北京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2017年,北京市修訂實施《北京市全民健身條例》。此外,北京市還出臺了《北京市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方案》《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冰雪運動發展的意見(2016-2022年)》《北京市體育特色鄉鎮標準》《北京市全民健身示範街道標準》等市級文件,指導各區制定了適應區域特點的《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及配套政策。

  夯實組織領導機制。各相關部門和各區政府都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擺在了重要位置,並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構建起了功能完善的綜合性基層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載體。例如,“十三五”期間,市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2017年,市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由28家擴增至41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全民健身工作,有效強化了政府主導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主體責任,形成了全民健身事業齊抓共管合力。

  落實經費保障機制。各級政府將全民健身工作相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並建立起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2016-2020年,每年全民健身經費投入穩步增長,全市總投入金額54.53億元,每年每人平均全民健身經費投入達50.6元。

  建立考核評估機制。不僅把年度重點工作納入市、區兩級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重點績效任務和摺子工程等進行推進和考核,還研究制定了本市全民健身工作評估評價體系。

  四種舉措扣難點 打通群眾“去哪兒健身”最後一公里

  為了通過全民健身實現全民健康,進而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在大力發展群眾體育上,北京市下足了功夫。

  堅持規劃引領,為統籌推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保駕護航。“十三五”以來,北京市相繼編印了《北京市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0年)》《北京市體育設施專項規劃(2018年-2035年)》等規劃文件和《北京市新建體育場館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等配套政策及文件,明確了目標任務,厘清了發展思路,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發展體系和政策體系。

  創新工作方法,建立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協調機制。北京市建立了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協調機制。為進一步完善部門工作協調機制,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園林綠化局等10部門聯合製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群眾身邊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三年工作方案(2020-2022年)》,提出5個方面34項具體舉措,構建形成“市區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全民共用”的工作機制和發展格局。

  做大做實增量,不斷完善以“15分鐘健身圈”為基礎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網路。目前,全市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達100%,“15分鐘健身圈”在城市社區的覆蓋率達100%。場地類型及網點佈局也更加合理:田徑場地1722個,游泳場地912個,足球場地數量1915個,籃球場地數量6150個,健身房2789個,健身步道1001.9公里。此外,室內冰場50座,冰面數量69塊,20家滑雪場共開放雪道115條。

  盤活整合存量資源,持續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北京市積極利用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閒置資源,以及非首都功能疏解騰退空間改造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583個;合理利用城市公園、郊野公園、戶外廣場、公共綠地等空間資源推進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新建體育健身活動場所數量1176個。此外,北京市還積極鼓勵和持續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

  四類載體增動力 精準服務基層全民健身需求

  體育是綜合國力的體現,全民健身正是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服務基層全面健身需求,北京市精準發力四個載體建設。

  以創建全民健身示範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為載體,提升基層全民健身管理服務水準。“十三五”時期,全市以加強街道、鄉鎮基層體育工作為重點,創新開展了“北京市全民健身示範街道”和“北京市體育特色鄉鎮”創建工作。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創建全民健身示範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166個,佔全市街道鄉鎮總數的50%。

  以完善體育健身組織網路、培育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為載體,激發基層全民健身內生動力。例如,市區兩級體育總會發揮“樞紐型”體育社會組織作用,推動各級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組織實體化改革。數據顯示,市級體育社會組織從“十二五”末期94個增加到119個,區級體育社會組織從342個增加到505個,全民健身團隊從7893個增加到11928個;各級體育志願服務組織1541個,體育志願者人數7.5萬人。

  以豐富各級各類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為載體,不斷提升群眾參與體育鍛鍊的積極性。除了大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創新性、品牌性、傳統性、經常性的全民健身活動,各區還結合持續打造“一區一品”“一街(鄉)一品”“一社區(村)一品”等品牌賽事,初步形成了“群眾天天有活動、社區(村)月月有賽事、街道(鄉鎮)年年有運動會”的生動局面。“十三五”時期全市累計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101528項次,參與人次4816萬人次。

  以參加全運會等大型綜合性賽事群眾項目為載體,增強群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數據顯示,全市有987名運動員參加2017年第十三屆天津全運會19個群眾比賽項目的全部預賽,共獲得12枚金牌、16枚銀牌、6枚銅牌,金牌榜、獎牌榜均位列全國第二;全市117個俱樂部的1317名運動員參加2019年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俱樂部組40個大項、46個分項、356個小項的比賽,取得40枚金牌、39枚銀牌、59枚銅牌,金牌和獎牌總數位居全國前列。此外,第十五屆市運會增設了14個大項24個小項、首屆市冬會設置5大項10個分項的群眾比賽項目,在全市掀起“我要上市運”“我要上冬運”的全民健身熱潮,累計1.1萬名運動員參賽,帶動6.4萬人參與。

  四新理念添活力 書寫新時代全民健身新思路

  “體醫融合”新模式,促進全民健身與健康實現新飛躍。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體醫融合”模式的探索上,北京市多管齊下的舉措收效頗豐。例如,市體育局與市衛生健康委簽訂了《體醫融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試點醫療體檢與體質測試工作有效結合,3期運動處方培訓班的舉辦覆蓋了全市近200家醫療健康機構的580余名醫護人員。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開展體醫融合等相關試點工作2318項;《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活動覆蓋率為100%,達標率83.9%。;舉辦科學健身大講堂活動1000余場,近20萬人參與。

  “居家健身”新方式,拓寬大眾參與全民健身新維度。疫情期間,居家健身成了市民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主要方式,市、區體育部門充分發揮各級各類體育社團、基層體育團隊、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專業人才優勢,加大線上健身項目的研發推廣,在各類媒體持續推出系列居家健身小視頻、圖文資料等1500余條。此外,舉辦了“第十二屆北京市體育大會系列線上活動”“北京紀錄線上體能王挑戰賽”等各級各類線上體育賽事活動。

  “統籌發展”新舉措,譜寫城鄉、區域、人群均衡發展新篇章。城鄉統籌上,北京市通過推廣建立社區居民、村民健身組織等措施,推動實現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區域統籌上,構建了城鄉優勢互補、區域特色鮮明、發展科學規範的全民健身工作體系;人群統籌上,加強了青少年和兒童健康宣傳教育,加大了對老年人體育協會等體育組織的扶持力度,廣泛開展了職工體育健身活動,推動了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發展,積極開展婦女、幼兒體育,持續推進全民健身進家庭。

  “智慧體育”新路徑,打造資訊科技助力全民健身新空間。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今天,“智慧體育”新路徑的探索,為資訊科技助力全民健身提供了契機。為此,北京市大力推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與全民健身工作相結合,通過試點運營“一鍵報修”場地設施管理項目、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大數據等措施,拓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慧化全民健身新空間。據悉,全市共有各級各類以提供體育健身服務(含資訊、科普及健身場所預約等)為主要功能的網站、APP、公眾號等網際網路平臺258個。

  四項服務抓機遇 提升全民健身服務大局能力

  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凝聚力量。為此,北京市緊抓四大契機,通過各項服務,著力提升全民健身服務大局能力。

  以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契機,帶動群眾冰雪運動全面普及、高速發展。如,以市民快樂冰雪季系列活動為龍頭,廣泛開展各級各類冰雪體育賽事,培育“一區一品”冰雪活動;積極舉辦冰雪公益體驗課等活動,營造濃厚運動氛圍;建立健全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冰雪體育組織體系,引導冰雪體育組織品牌化建設;優化完善群眾冰雪健身設施等。據介紹,“十三五”時期全市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性冰雪活動近1.5萬場次,累計參與活動人數2480萬人次,累計培訓冰雪運動社會體育指導員超2.6萬名。

  以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為契機,大力弘揚體育文化、推動體育國際交流。如,大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加強優秀民族體育、民間體育、民俗體育的保護、推廣和創新等。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和參與國際體育合作的程度,也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十三五”期間,北京市還加強了同東京、惠靈頓、莫斯科等友好城市在足球、武術、冰球等領域的交往,深化與友好城市在體育領域的合作。

  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契機,廣泛開展三地體育交流與合作。京津冀羽毛球冠軍挑戰賽、京輪滑公開賽等賽事活動都是京津冀三地在全民健身賽事舉辦、組織交流、資訊共用、産業聯動等領域合作的鮮活案例。此外,北京市還積極落實《關於共同推進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組織京雄羽毛球、籃球、風箏、半程馬拉松等比賽,為創辦雄安地區品牌賽事作出了有益嘗試。

  以服務全市各領域重點工作為契機,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全面提升。落實《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北京市關於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全民健身工作等,都是北京市為提升全民健身服務大局能力的有效舉措。

  結語

  回首“十三五”,纍纍碩果;展望“十四五”,風華正茂。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十四五”時期,北京全民健身工作將繼續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準、滿足健身需求、建設健康北京為目標,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統籌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奮力書寫“雙奧之城”全民健身新篇章,努力形成政府主導有力、社會規範有序、市場充滿活力、人民積極參與、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公共服務基本完善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新格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北京全民健身工作將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精神,以實干家的姿態,昂首踏上更加廣闊的新臺階!(張靜蕓)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