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創新 擔當作為 奮力開創新時代首都衛生健康事業新局面

日期:2021-03-03 10:14    來源: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分享:
字號:        

  3月2日,2021年北京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總結了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十三五”時期和2020年的工作成效,深刻分析了首都衛生健康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對2021年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會議由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主持,市政協相關領導總結部署工作,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鐘東波就學習宣傳先進典型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提出要求,副市長盧彥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充分肯定了首都衛生健康系統過去一年的工作成效。一是全力以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按照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利用大數據等資訊手段,16小時精準鎖定新發地市場風險點位;利用基因測序手段,準確發現境外輸入超長潛伏期感染者和新冠病毒英國變異毒株,順義、大興疫情均在兩個潛伏期內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核酸檢測機構從疫情初期的75家增至249家,日單樣本檢測能力達74.6萬份,85家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和市區疾控機構均配備快檢設備;組建市區兩級定點醫院救治聯合體,迅速重啟小湯山醫院;成立重症救治專家組,中西醫並重“一患一策”精準施治,治愈率99.1%;發佈115個防控指引,參加217場新聞發佈會,指導全社會科學防控;週密有序組織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累計完成765萬劑次;首都1332名醫療衛生專業人員馳援湖北。二是大力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落實《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及三年行動計劃,建成多層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體系,655家傳染病專科醫院,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發熱、呼吸、腸道門診及23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篩查哨點,實施傳染病動態監測,建設覆蓋8941家基層醫療機構的八大症狀監測登記系統;整合1014家藥店服務資訊,建立冷鏈食品、生産經營環境及快遞等行業人員常態化監測機制;各區均組建一支集流調、溯源、核酸檢測為一體的應急隊伍;負壓救護車增至121輛,院前急救呼叫滿足率達95%以上;團體緊急無償獻血13.1萬單位,佔21.3%;建立市屬傳染病醫院分級響應床位儲備機制,全市負壓病房達1158間;完成14家市屬醫院17個院區發熱門診提升改造及16家婦幼保健院發熱門診(哨點)設置;推動實施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醫藥條例,完成傳染病防治條例、獻血條例立項,發佈10項新冠肺炎防疫地方衛生標準;啟動首批10家研究型病房示範建設;開展呼吸、重症等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新增17個重症醫學基地。三是全方位推動衛生健康服務管理取得新成效。市屬醫療衛生機構重大疏解項目進展順利,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擴建項目建成投用,朝陽醫院東院、友誼醫院順義院區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全市建成62個綜合醫聯體、36個緊密型醫聯體,以醫聯體為主體的分級診療不斷推進,中醫藥優質資源下沉基層,居民基層首診率達51.9%;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實現非急診全面預約和實名制就診,發佈急診擁擠地圖,開設老年人掛號窗口,建立無健康碼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確定10家網際網路試點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區擴至7個,網際網路診療服務機構達92家;完善社會辦醫政策,社會辦醫療機構達5265家;發佈《首都市民衛生健康公約》,建立愛國衛生基層組織18.5萬個,朝陽區、海澱區獲評國家衛生區,國家衛生鄉鎮達到37個,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覆蓋率達99.4%;完成秋冬季流感疫苗接種262.9萬支,同比增加51.8%。加強青少年近視監測和干預工作,完成7.7萬例重點慢病高危人群篩查、20萬例居民心理健康體檢和老年人腦健康體檢;推進婚前孕前保健一鍵預約、一站服務、一證共用,婚檢率提升1.8倍;在全國率先建立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多元保障機制,25個病種納入保障範圍;啟動托育機構登記備案和示範性托育機構創建,建成科學育兒基地19個;在全國率先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253家、老年健康服務示範基地50個,建設2家安寧療護指導中心、9家安寧療護示範基地。

  會議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顧過去五年,首都衛生健康系統持續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疏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醫療衛生科技創新、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力做好重大活動的醫療衛生服務保障等任務。每千常住人口實有床位數從2015年的5.18張上升到2020年的5.90張,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準不斷提高,全面兩孩政策穩步實施,中醫藥守正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主要健康指標達到高收入國家水準,每人平均期望壽命從2015年81.95歲提高到2020年的82.43歲,2020年孕産婦及嬰兒死亡率分別為4.34/10萬和1.98‰,較2015年的7.16/10萬、2.42‰分別下降39.4%、18.2%。

  會議指出,2021年全市衛生健康系統要緊緊圍繞建黨100週年和冬奧會、冬殘奧會籌備服務保障兩件大事,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動各項工作落實。一是毫不放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強對哨點監測資訊的收集和分析,提高精準研判和應對能力;加強流調、核酸檢測隊伍的培訓和設備儲備,提升信息化水準;加強院感防控和生物安全督查;及時發佈疫情資訊,做好社會面防控;分階段做好全市範圍內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加快規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哨點運作管理;積極推進疾控系統改革;加強基層公共衛生體系,通過機構設置、購買服務、街鄉派駐等多種形式加快實現村級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進一步提升傳染病救治能力,加快佑安醫院新院選址和相關方案論證;推行多學科診療模式。加強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升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調度系統,打造聯通市區、直達基層的應急指揮調度平臺。三是持續優化醫療衛生資源佈局。科學編制“十四五”時期健康北京建設規劃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研究提出一批重點工作任務、重大改革創新舉措和重大工程項目;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疏解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形成央屬、市屬、區屬、社會辦醫等不同隸屬醫療機構有序疏解的工作格局。推進雄安新區“交鑰匙”援建醫院項目。四是不斷增強群眾就醫獲得感。持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健康聯合體試點,打通醫改、公共衛生體系和健康北京建設路徑。深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配合相關部門完成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與國家規範項目對接調整工作;完善基層衛生預約轉診服務平臺,加大號源下沉力度,推動1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持續推進醫務社工建設;推進網際網路醫院建設,探索建立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加快發展“網際網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簽約服務品質與規模。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建設中醫藥疫病防治基地,建設100家社區中醫藥健康體驗館。五是全力築牢公共衛生預防屏障。實施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三年行動計劃,全面落實20項健康北京行動。順義等七個區和天安門、西站地區要參加國家衛生區復審,大興區、豐台區全面開展國家衛生區創建,推動國家衛生鄉鎮創建,市級衛生街道創建比例達到50%。新建、改擴建201個急救站點,推進公共場所AED等急救設施設備配置。加強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服務。加強血液管理,完善中心血庫建設,推進團體無償獻血。六是構建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完成首批示範托育機構創建,推進托育機構標準化建設;開展婚前孕前保健一站式服務示範單位建設,實施母嬰安全九項措施;開展兒童早期發展優質服務基地建設,推進適宜技術向社區延伸。開展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實施“智慧助老”行動。加強老年人居家醫療服務。開展醫養結合機構服務品質提升行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佔比達到65%。開展老年人失能預防干預試點。擴大安寧療護服務供給。七是推進衛生健康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傳染病防治、獻血立法工作,推動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修訂,健全地方衛生標準體系;開展臨床與公衛醫防交叉培訓,培養與高品質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新建10家示範性研究型病房,開展創新型研究型醫院建設試點。組織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公共衛生項目研究,促進醫研企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資訊惠民措施,推廣電子證照等技術應用。繼續做好拉薩、和田、玉樹、內蒙古等重點地區的健康幫扶,為鄉村振興做出應有的努力。積極推進中非友好醫院建設試點項目,探索建立“一帶一路”衛生健康合作長效運作機制,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

  會議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守住疫情防控、重大活動保障、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醫院安全和黨風廉政建設五大底線。堅持系統思維,實現五大領域的高品質發展。在醫療資源佈局上堅持系統思維,實現床位增減掛鉤,使人民群眾更好享受均等化的醫療服務;在醫改上堅持系統思維,做好健康聯合體的探索;在基層網底上堅持系統思維,進一步夯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行動上堅持系統思維,做好健康北京行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等基礎工作;在發展上堅持系統思維,發揮制度優勢,在防疫、政策、治理、服務、體系上都要握指成拳,實現首都衛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