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發表了重要講話,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京津冀三地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相輔相成的新時代征程由此展開。
時光荏苒,七載轉瞬。2月25日,北京召開了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七周年新聞發佈會。讓我們一起看看七年來,北京市如何主動謀劃、積極作為,全力以赴將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
成效卓然 “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
2014年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來,北京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自覺把首都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持續增強與天津、河北兩地的協同聯動,有序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構建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兩翼”聯動發展格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産業對接協作、公共服務共建共用等重點領域取得積極進展,實現了“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形成了同心同向同力發展的工作格局。
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
一是從源頭上嚴控非首都功能增量。制定實施全國首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産業禁限目錄。禁限目錄在嚴守功能底線的同時,也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開了更大空間,科技、商務、文化、資訊等高精尖産業的新設市場主體持續增加,佔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0年的60%左右。
二是紮實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2014年以來,全市累計退出一般製造和污染企業2800余家,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980余個;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資訊科技大學等5所市屬高校的新校區加快建設;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擴建項目投入使用,友誼醫院通州院區正式開診;建設提升便民商業網點6600多個,持續推進留白增綠。
加快構建“兩翼”聯動發展格局
一是全力支援雄安新區開局起步。與河北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把支援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作為北京分內之事。以“交鑰匙”方式在雄安建設3所學校、1所醫院,建成後將由北京四中、史家衚同小學、北海幼兒園、宣武醫院提供辦學辦醫支援。目前,三校項目接近完工,醫院項目主體結構正在施工。
同時,北京在雄安註冊成立超千家企業,各市屬國企積極參與支援雄安新區建設,中關村科技園的雄安新區發展規劃正在加快編制。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北京西站到雄安的時間縮短至50分鐘,從大興機場最快19分鐘可達雄安新區,雄安進入北京1小時交通圈。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開工建設,直連直通的交通體系正在加快構建。
二是高水準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2019年1月,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第一批搬遷涉及35個部門、165個單位、約1.2萬人,示範帶動作用明顯。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園運營,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環球影城主題公園一期基本完工,正在抓緊實現高水準開園運營。廣渠路東延正式通車,北京學校小學部正式啟用,行政辦公區二期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首旅集團等70家重點企業落戶運河商務區,國家網路安全産業園(通州園)正式開園。張家灣設計小鎮等建設也在穩步推進。
推動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
一是有序實施交通一體化項目。通州區與北三縣聯通道路已達到10條,其中高速公路3條、國道4條、市道2條、縣道1條,聯通橋梁5座。同時,兩地已有21條通達公交線路。隨着軌道交通平谷線加快建設,兩地群眾出行將更加便捷。
二是引導適宜産業向北三縣轉移佈局。連續兩年舉辦北京與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85個項目,意向投資額達到552億元。組織北京8家行業協會、50余家重點企業與北三縣合作,精準對接北京優勢資源。
三是加強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通州區與廊坊市共同強化燃煤鍋爐、機動車和重點工業行業大氣污染治理,嚴格控制揚塵和工程機械污染。2020年通州區PM2.5平均濃度下降19.6%,降幅居北京各區首位,北三縣下降6.9%。推動建設跨界生態綠洲,運河公園一期工程已經啟動,潮白河森林生態景觀帶三期工程完成70%。還建成一批污水治理工程,修復河道水生態功能。北運河(通州段)通航加快推進。
四是推動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延伸佈局。北京市教委與廊坊市政府簽署《北三縣地區教育發展合作協議》,每年選派20余名北京教育專家赴北三縣開展送教活動,組織優質學校接收北三縣近百名教職員工來京跟崗研修,兩地中小學廣泛開展教學研討、師生交流和幹部教師挂職交流等活動。深化職業院校辦學合作。朝陽醫院等4家市屬醫院對口支援北三縣燕達醫院,幫助其成為三甲綜合醫院;市屬醫院對口幫扶北三縣開展各類專業技術培訓680餘人次。
推動重點領域協同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一體化交通網路“連起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構建“雙樞紐”格局。“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西延、通密線、東北環線開通運營,市郊鐵路總里程達到約393公里。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部打通,環首都“一小時交通圈”逐步擴大。
二是生態環境“好起來”。北京市2020年PM2.5平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53%,碳強度預計下降23%以上,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京津冀三地同步實施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永定河北京段25年來首次實現全線通水。推進落實京冀兩地生態水源保護林、京津兩地風沙源治理,共築綠色生態屏障。
三是産業對接協作“串起來”。京津冀三地的産業疏解轉移和對接協作步入快車道,區域産業鏈加快形成。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持續推進,金隅曹妃甸示範産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産。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總體規劃落地實施,自貿片區正式掛牌,綜合保稅區獲得批准。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註冊企業超過1600家;支援張承生態功能區綠色發展,共建北京張北雲計算産業基地。
四是協同創新步伐“快起來”。深化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發揮北京創新資源優勢,加快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中關村企業已在天津、河北設立8800余家分支機構,達成技術合同成交額1410億元,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由2014年的83.1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47億元。
五是老百姓的獲得感“多起來”。組建16個京津冀高校創新發展聯盟,成立14個跨區域特色職教集團(聯盟)。推進實施京張、京承、京保等重點醫療衛生合作項目,北京22家市屬醫院積極與天津、河北開展醫療合作;43項臨床檢驗結果在京津冀485家醫療機構實現互認,21項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在三省市176家醫療機構試行共用。精準幫扶河北省23個結對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力籌辦好冬奧會冬殘奧會,冬奧氛圍持續升溫。
攻堅克難 “十四五”時期發展再上新臺階
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北京市將持續系統謀劃“十四五”協同發展工作——
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以減量倒逼集約高效發展;主動支援河北雄安新區建設,高水準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推動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聯動發展,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推動形成兩翼齊飛的新格局;主動增強與天津、河北兩地的聯動,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強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控,促進公共服務共建共用,不斷提升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對接協作水準;全力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更好發揮北京“一核”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推動形成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偉大征程,始於堅定目標,成於不懈奮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是一隅之事,而是舉國大事,是時代的必然選擇。讓我們一起期待,讓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激揚中國夢的偉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