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行動為市民提供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

日期:2021-01-26 09:4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全民健康行動為市民提供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

  “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健康北京”首次單獨成篇。“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位置”引起市人大代表的共鳴,疫情防控、疾病預防、大病治療、健康生活、健康運動、幸福養老……市人大代表積極為“健康北京”建言獻策,期待著投入到這場全民健康行動中。

  “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

  2021年,北京實施健康北京行動計劃,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加強醫聯體建設,啟動健聯體試點。“健聯體”這個新提法,讓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黨委書記潘義生眼前一亮,“‘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明確,要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這就是大健康的概念。”潘義生説,健聯體的説法既涵蓋了生病以後的就醫,也涵蓋了未生病之前身體的保健,如身體素質的加強、老年人的康養結合等,相當於在醫療縱向層級之外,又拓展了更多元的內容。潘義生建議,推動健聯體建設,要結合北京的實際情況,以醫療為主,逐漸吸引更多與健康關聯的內容加入,同時,一定要加強打通醫療全流程的能力,從三級醫院到社區醫療機構,每個層級都承擔好自身的責任,有匹配的綜合服務能力,讓患者不用捨近求遠。

  會議間隙,市人大代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中心主任繆中榮,常被其他代表拉住,諮詢健康問題。他説,其實慢病的防控、癌症的早期篩查等都與市民的健康素養有很大關係,因此要把健康知識普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單靠醫生個人做健康科普很難做大,要有學科團隊做科普品牌、搞科普創作,也要聯合醫藥企業共同耕耘,更要同媒體深度合作,不能只是醫院醫生‘單兵種作戰’。”他建議,要將醫學健康知識納入醫生的考核機制,制定激勵政策,鼓勵年輕醫生、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利用新媒體等手段,幫助市民了解更多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知識。

  幫助青少年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

  市人大代表、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張健説,體育在人類的全生命週期當中,應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未來五年,學校體育將得到更多重視。“推進學校體育改革”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市教委已出臺加強中小學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二十條措施,提出要確保學生每天在校內外各參加1小時以上體育鍛鍊。張健建議,“在青少年階段,我們要推進‘體教融合’,每名學生都應該掌握至少兩項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同時還要建立不同年齡、不同學段學生的運動素質標準,推出體育健康課程實施方案。”

  在張健看來,成人階段,“體醫融合”將是重點,除了通過運動提升體質之外,身體出現問題之後,也需要通過運動治療、運動康復的方式恢復健康。

  試點“長護險”保障失能老人護理

  市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徐鳳芹很關注失能老人和高齡老人的長期照護服務,2021年本市提出“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擴大試點”,與她想提出的建議不謀而合。

  “長護險”是為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制度安排。從2018年開始,本市陸續在石景山區和海澱區開展“長護險”試點。海澱區開展的是商業性失能護理互助保險試點,採取“個人投保+政府補貼”的形式,形成政府、社會、市場和家庭、個人多方共擔,互惠互利的長效機制。“試點中,其實還存在一些問題。”徐鳳芹認為,目前試點的“長護險”在繳費機制等方面仍需改進,保障水準有待提高。從醫療保險體系來看,醫療保險體系不提供長期照護服務,但是從國際上看,一些國家已經把照護保險作為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事故保險、失業保險後的“第五大支柱”。

  徐鳳芹建議,積極穩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全體勞動者根據工作、收入水準,按比例繳費,或者定額繳費,政府加大投入,基本形成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為失能老人長期護理提供保障。(李祺瑤)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