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浸潤古都 亮出清新明亮城市風采 5年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

日期:2021-01-25 09:0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綠色浸潤古都 亮出清新明亮城市風采 5年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創下了自2013年監測以來的最低值,未來北京大氣治理如何再進一步?從山區到平原、從公園到家門口,綠地如何繼續蔓延?已經邁出“艱難第一步”的垃圾分類要如何更進一步?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給出了答案:“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大力實施綠色北京戰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消除劣V類水體,全面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提升生態環境空間容量。綠色浸潤古都,彰顯清新明亮城市風采。

  添綠 京津冀將共建環京綠化帶

  根據綱要草案,本市將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形成以生態涵養區為屏障、森林為主體、河流為脈絡、農田湖泊為點綴、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城市生態系統。

  一草一木,田野山林和湖泊都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和治理。“本市將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統籌推動集體建設用地騰退和造林綠化。到2025年,生態控制區面積力爭達到市域面積的75%。”起草組成員表示,“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加強與津冀協作,以首都環線為骨架,以北運河、潮白河、永定河等跨界河流及主要交通幹線為脈絡,共建環京綠化帶,拓展首都綠色空間。

  5年建設超50處小微濕地

  綱要草案也披露了今後五年的“小目標”:因地制宜保護恢復濕地,建設小微濕地50個以上;打通動物遷徙空間,加強候鳥棲息地建設和野生動物棲息環境保護,建立100處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區、500處生態保育小區。

  生態涵養區將成為首都戰略腹地和生態文明“金名片”。起草組成員介紹,生態涵養區將只搞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建設活動,確保生態空間只增不減、土地開發強度只降不升。

  “十四五”時期,本市將實施60萬畝封山育林、15萬畝山區造林、150萬畝森林健康經營,全面保護436萬畝天然次生林;守護好以密雲水庫為核心的水源地,以水庫上游區域為重點,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600平方公里。

  變美 建成區每人平均綠地面積將達16.7平方米

  住在平原地區的百姓也將在“十四五”時期迎來大量可進入、可體驗的生態休閒空間。到2025年,全市建成區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16.7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將達到90%。

  “在嚴格保護耕地的前提下,除核心區外各區均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起草組成員解釋,國家森林城市有一定的指標要求,核心區因空間有限,無法達到森林覆蓋率的規定指標。但核心區也會有自己的“綠與美”。本市將打造花園式核心區,除了增加口袋公園、小微綠地外,還將推動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加強歷史水系修復,推廣種好“院中一棵樹”,並對平安大街等特色街道實施林蔭化改造。

  每個區都有垂釣區滑冰場

  本市將構建綜合公園、社區公園、游園三級公園體系,將中心城區建設成為公園綠地服務基本無盲區的“公園城市”。在中心城區還將建設國家自然博物館,完成50處以上公園綠地改造,新建綠隔公園17處,形成一道綠隔城市公園環、二道綠隔郊野公園環。同時,建設綠道350公里以上,將中心城區與週邊空間聯繫的九條楔形生態空間打造成為城市“新風”系統,實現每個區都有適宜垂釣區和河湖水域滑冰場。

  幾個新城也將變靚麗:推進新城森林公園、城市森林建設,在郊野和山區規劃建設森林步道1000公里,打造若干特色化的全程、半程、微型馬拉松跑道,全市遊船通航河道達到70公里。

  治污 推動公交計程車使用清潔能源

  PM2.5年均濃度進入“30+”,綱要草案繼續開出了“三個協同”的新藥方:PM2.5細微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治理、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協同控制、本地和區域協同共治。最終希望達到的療效是——北京將在“十四五”時期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燃油車將迎來更有效的控制:本市將大力推動公交、環衛、出租、渣土以及市內郵政、快遞、旅游等車輛使用純電動或氫燃料電池,推動存量燃油汽車更新為新能源汽車。同時,還將優化充換電基礎設施佈局,加快推進氫能源汽車加氫站規劃建設。

  同時,本市將持續推動汽修行業優化整合升級,建設集中式、封閉式鈑噴中心,試點推廣綠色幹洗劑,推廣具有凈化回收功能的全封閉幹洗機或碳氫幹洗機。

  核心區將逐步禁止柴油車駛入

  核心區將在“十四五”時期建設“超低排放區”。根據綱要草案披露的要求,核心區將基本實現公交、環衛、貨運、旅游及公務車輛為新能源動力,逐步禁止柴油車駛入,打造純電動或氫燃料電池車輛巡迴旅游專線,鼓勵居民存量擁車置換為新能源車輛;新建建築大力推廣近零能耗建築,施工工地全面施行全封閉管理。

  眾所周知,大氣污染治理無法局限在某一座城市。今後5年,本市將強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堅持統一標準、統一檢測,強化聯合執法、應急聯動,積極爭取國家開展區域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立法,推動國家逐步統一治理政策和標準體系。

  2025年消除劣V類水體

  今後5年,北京將迎來一場碧水攻堅戰——到2025年,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8%,消除劣V類水體。

  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加快補齊短板。起草組成員説,中心城區將加強調蓄凈化,因地制宜改造管網100公里;新城和鄉鎮將新建改建污水收集管線1000公里,基本實現建成區污水收集管網全覆蓋。

  900個以上村莊完成污水收集管線建設,完善運作管護機制,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有效治理。“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堅決禁止污水、垃圾入河,推進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拒馬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推動引黃工程向永定河生態補水常態化,增加再生水補充河道生態用水。

  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今後5年,本市將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原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收運、資源化處理和市場化運營體系,努力打造超大城市垃圾分類治理的標桿。”起草組成員説。

  本市將強化生活垃圾生産單位和個人分類投放主體責任,推動完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全面限制使用塑膠製品,限制産品過度包裝。

  按照規劃,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燒和生化處置能力達到3.1萬噸/天以上,預留3000噸/天的設施儲備建設條件,全面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成燕山石化藍翠鳥等危險廢物資源化處置設施。(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