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年來,117個項目全部開建,“睡城”煥發新生機 新一輪迴天行動計劃蓄勢待發
堵點變通,環境變美,“睡城”煥發新生機。截至2020年底,回天地區公共服務提升、交通治理和市政基礎設施完善三大攻堅工程取得積極成效,117個計劃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其中62個項目如期完成,兌現了社會承諾。
針對區域發展存在的學校少、看病難、交通堵、環境差等突出問題,2018年,本市啟動回天三年行動計劃。昨天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回天行動計劃進展成效”新聞發佈會,市發展改革委(市回天工作專班)、市教委、市交通委、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昌平區等單位介紹行動計劃最新進展成效。記者獲悉,新一輪迴天行動計劃已啟動編制,蓄勢待發。
公共服務 幼兒園普惠率已達89.8%
“三年來增量提質,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加快補短板步伐。”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紹,補充學位,提升品質,三年來回天地區建成17所幼兒園及學校,新增學位近7000個,還有15個項目正在建設,建成後將再補充學位1.3萬個,區域教育資源快速增加。
在“有學上”的基礎上,清華附小、人大附中等一批優質資源也在引入回天地區。市教委二級巡視員馮洪榮介紹,一方面高標準建設優質學校,天通苑中苑小學建成移交後由清華附小承辦,紫金新幹線配套學校引入人大附中建設人大附中昌平學校,品牌學校助力回天地區教育快速升級。另一方面,2018年,市教委統籌協調育翔小學、清華附小等11所城區優質學校,與回天地區11所學校“手拉手”,三年來千余次活動,切實提升了回天地區學校的品質。
而學前教育方面,則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將保教費從平均三千元左右降至千元以下。據介紹,目前回天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及社區辦園點共計76個,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約2.02萬名,普惠率達89.8%,普惠率提升約22個百分點。
天通苑西一區等15處社區村衛生站室投用,霍營等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推進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二期擴建、清華長庚醫院二期等工程,將新增床位1200張……隨着醫療衛生服務短板不斷補齊,回天地區老百姓“看病難”問題,也在得到緩解。養老服務方面,紫金新幹線等28個養老設施投入運營,新增床位562張,惠及周邊萬餘老人。
交通疏堵 北清路2021年全面開工
擱置12年的林萃路中斷點打通,2020年6月底全線貫通,有效分流京藏高速40%的車流,上班族通勤時間縮短30分鐘;陳家營東橋、北郊農場橋等重要堵點有效疏通,通勤速度提高50%……李素芳表示,數字背後是居民真切的感受,回天地區交通正在“快”起來。
三年來,回天地區交通連線成網,區域交通骨架體系已具雛形。“一縱一橫、五通五暢”主幹路網架構初步搭建。市交通委副主任容軍介紹,“一橫”即北清路,“一縱”即安立路,這兩條快速路提級改造工程,將在原有道路基礎上拓寬路面、增設高架,提升道路承載能力。他透露,北清路將於2021年全面開工建設,計劃2024年完工;安立路目前正在確定實施方案過程中,預計2024年完工。
回天地區公交線網也在不斷優化。據介紹,三年間優化調整60條公交線路,公交總線路已達百條,日客運量67萬人次,覆蓋了100余個已建成街區,覆蓋率達到97.5%,基本實現“有路就有公交車”。
連接回龍觀和上地軟體園,本市建成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打造出一條全新的綠色通勤走廊,騎行成為兩地之間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截至目前,自行車專用路累計通行量超過270萬輛次,日均4000至6000輛次,成為“網紅”打卡地。在原道路基礎上,完成自行車專用路西延工程,解決了中關村軟體園上班人員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容軍還表示,後續將繼續建設自行車專用路東拓、南展工程,進一步連通回天地區,拓展區域慢行系統網路。
綠色宜居 公園綠地面積翻一番
居住人口多,休閒健身公共空間稀缺,曾是回天地區的一大突出矛盾。經過三年治理,回天地區疏解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拆除違法建設,補充一批便民服務商業網點和綠色空間,社區整體面貌已大為改觀。
拆除鑫地市場違建,原址還建為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為百姓增加了健身休閒好去處;東小口城市休閒公園、TBD城市休閒公園、賀新公園建成開放,為周邊居民增加天然大氧吧,公園綠地面積達625公頃,較2017年翻了一番;織補天通苑東四區、龍錦苑一區14處20萬平方米口袋公園,實現“開窗見綠、轉角有綠”。
據昌平區政府副區長馮志明介紹,堅持見縫插綠、精準補綠,一批大尺度生態公園、高品質街區公園、小而精口袋公園建成投用,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5%,超過全市平均水準。
回天地區還構建“一軸三圈多點”商業發展格局,滾動實施龍域等商圈提級,通過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回天地區便民網點達到1372家,連鎖化率與中心城區水準相當。市委社會工委副書記、市民政局副局長陳建領表示,回天地區三年完成31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建設,2020年覆蓋率已達到100%。
職住平衡 新一輪計劃聚焦5大提升
調查顯示,近9成回天地區居民感覺區域提升效果顯著,就近上學、就近就醫、就近就業意願增強,出現了回流趨勢。
“一茬接着一茬幹,積極謀劃下一輪行動計劃。”李素芳當日表示,為鞏固成效、乘勢而上,市委市政府正在結合“十四五”規劃實施,編制新一輪迴天地區行動計劃。
新一輪計劃的重點有哪些?她透露,新一輪計劃將更加突出系統推進、聯動發展,加強與三大科學城等周邊區域的協同,“跳出回天、治理回天”,立足更大尺度空間解決職住平衡問題。同時,更加突出問題導向、精準施策,增量與存量並重,推動一批鍋爐房、垃圾樓等閒置資源“騰籠換鳥”、有機更新,見縫插針補充停車資源,切實解決百姓身邊小事。
新一輪計劃還將更加突出軟硬兼顧、效用優先,從解決“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通過3到5年時間,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基礎設施效率、人居環境品質、産業發展活力和超大型居住區治理。(孫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