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部新標準 打造城市綜合管廊上的“京津冀”

日期:2020-05-20 14:12    來源: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分享:
字號:        

  繼2019年發佈《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品質驗收規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預算消耗量定額》後,2020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會同天津、河北兩地住建部門又共同編制發佈了《城市綜合管廊監控與報警系統安裝工程施工規範》和《城市綜合管廊工程資料管理規程》,這標誌着“京津冀城市綜合管廊工程建設標準定額體系”初步形成。

  該“標準定額體系”統一了京津冀三地綜合管廊工程的投資確定標準,統一了綜合管廊工程建設施工的技術要求、品質驗收標準、工程資料管理標準,為三地綜合管廊的協同發展和一體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冬奧會綜合管廊工程

冬奧會綜合管廊工程支架安裝施工

  之前,受行政管轄和行政區域的限制,三地工程建設標準和定額一直以來無法“互認共用”,京津冀三地住建部門直面協同發展的“痛點、難點”。積極探索、深入調研、形成合作共識,建立統一的城市綜合管廊工程建設標準定額體系,有利於打破京津冀三地標準、定額“各自為戰”的局面,有利於打破三地因工程計價體系的差異性而産生的“隱性壁壘”,有利於促使三地在綜合管廊建設方面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以標準的統一推動城市綜合管廊工程從投資造價、施工再到驗收的全鏈條一體化進程,進而實現“京津冀”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的高品質發展。

新機場永興河北路道路及綜合管廊工程

  造價、設計、施工、驗收是工程建設的不同維度,四者相互聯繫,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改變其中一個,其他幾項也會隨之改變,這也為後續施工增加了變數和難度。京津冀城市綜合管廊標準定額體系聚焦工程建設的高品質發展,可以更好地實現設計意圖和目標,同時有助於實現城市綜合管廊的智慧運維。其系統化、體系化編制和發佈標準定額的做法所發揮的作用是“單個標準或定額”所難以比擬的,前者可以避免標準定額之間的交叉、衝突和干擾,並通過三地編制組的“相互參編、共同研討”等方式,最終實現標準定額之間的相融相合,從而達到“1+1>2”的效果,實現工程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約化”轉變,為京津冀綜合管廊建設提質增效。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廊項目

  京津冀城市綜合管廊標準定額體系的建立,是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區域互補和資源共用的創新舉措,為國內首次建成的區域性標準體系,其系統性、體系化地解決了專項領域工程建設的系列問題,不僅為三地在海綿城市、綠色建築和超低能耗建築、裝配式建築、城市綜合管廊、施工安全等多個領域開展標準合作“闖”出一條新路,也為國內其他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借鑒。同時,也讓三地摸索出了處理地區差異問題的方式方法,積累了可複製的經驗,為後續深入推進標準一體化工作開了好頭。接下來,三地將持續擴大合作範圍,持續拓展合作深度,爭取到2021年編制完成19部協同標準,共同推動京津冀工程建設標準協同發展邁向新高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