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開展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立足“化解矛盾、為民服務,集合辦公、方便群眾,權責清晰、履職到位”的原則,將“説法評理”平臺與綜治中心建設深度融合、一體謀劃、同步推進。區級綜治中心於2025年6月實現實體化運作,並統籌指導鎮、村兩級綜治中心有效開展工作,切實實現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所有調處、全鏈條解決”,確保“風險不外溢,矛盾不上交”。
“真是太感謝了,要是沒村裏綜治中心&&協調,這賠償的事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高嶺鎮上甸子村村民陳某握着回訪幹部的手,言語間滿是感激。這暖心互動的背後,是上甸子村綜治中心在“25·7”強降雨後的民生“大考”中,充分運用“説法評理”機制,高效化解鐵路搶險復舊工程糾紛,交出施工單位與村民“雙滿意”答卷的生動實踐。
分歧始末,搶險施工起糾紛 賠償事宜難統一
2025年7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引發山洪,打破了京通鐵路高嶺鎮上甸子村段的平靜——鐵路路基被衝垮,行車被迫中斷。施工單位緊急進場搶險復舊,過程中不慎造成村民陳某承包地作物受損,樹木被砍伐剮蹭,其自建的水泥路也被壓壞。一邊是關乎鐵路運輸安全的搶險大事,一邊是村民維護自身權益的迫切需求,雙方就臨時佔地補償、樹木損失賠付及合同款項履約等事宜反覆溝通,但因訴求差異始終未能達成一致,矛盾逐漸升級,引發陳某多次阻工,緊張的搶險復舊工程也陷入停滯。
合力破局,綜治牽頭搭橋梁 多方聯動促和解
村綜治中心了解有關情況後,第一時間啟動“説法評理”機制,充分發揮統籌協調、矛盾化解的核心作用,組織村裏的鄉賢調解員與駐村政法幹警同步介入。工作人員深入現場實地核查,細緻梳理雙方訴求焦點,一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陳某解讀鐵路搶險復舊工程的公共利益屬性及相關補償政策,引導其理性表達訴求;另一方面,積極與施工方溝通對接,明確施工方在流程報備、損失賠償等方面的責任,推動其正視陳某的合理訴求,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
在“説法評理團”的耐心調解下,爭議雙方的情緒逐漸平復,道理越講越明,最終形成了“搶險救災是首位”“損壞個人財産,不是故意也得賠”的共識。針對賠償數額這一核心分歧,村綜治中心主動“向上”對接,請來鎮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共同參與協商,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陳某順利拿到了賠償款,停滯多日的京通鐵路搶險復舊工程也得以順利復工。
舉一反三,提前謀劃早統籌 護航民生促和諧
經過主動排查,與陳某情況類似的村民,在該村還有14戶。村綜治中心迅速總結經驗,梳理可複製、可推廣的調解思路,聯合鎮綜治中心、護路辦等相關部門提前介入、主動對接,逐戶到府走訪核實損失,面對面溝通訴求,依法依規核算賠償補償標準,全程跟蹤施工方與村民的協商進度,確保每一戶村民的合理訴求都得到妥善回應。截至目前,剩餘14戶村民的相關賠償已全部落實到位,所有款項均足額發放至村民手中。
這起糾紛的妥善化解,正是高嶺鎮深入推進鎮村兩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深度融合“説法評理”機制的鮮活寫照。通過前置風險排查、主動對接訴求、高效響應需求、凝聚多方合力,變“事後調解”為“事前預防”,既為災後重建工作打通了堵點、保障了工程穩步推進,又精準回應了村民關切、維護了群眾合法權益,實現了“應急搶險不減速、民生保障不缺位”的雙贏目標,築牢了轄區社會穩定與民生安寧的堅固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