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聯合北京廣播電視台、中國音樂學院、豐台區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同舉辦的“京華飛羽·2025北京森林百鳥音樂會”在豐台區蓮花池公園奏響。音樂會以器樂演奏、歌曲演唱、口技、舞蹈等多元藝術形式展現着鳥之美、鳥之韻、鳥之趣、鳥之情。
現場,《在水一方》《春暉裏的錦雞翎》《V藍北京》等節目相繼上演。其中,原創樂曲《山水》以二胡、琵琶攜提琴等樂器交織共鳴,展現了清晨溪谷間萬物復蘇的靈動場景,初啼的鳥鳴迎着朝陽打破山谷的靜謐,萬千聲鳴叫如碎錦般鋪展開來,呈現了一幅充滿自然意趣的詩意畫卷。在花園城市中奏響萬物和諧天籟,生動演繹着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的詩意棲居,也拉開了“京華飛羽”觀鳥季的帷幕。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副處長郭楊介紹道:“我們積極打造‘花園四季·京華飛羽’品牌,北京森林百鳥音樂會就是‘京華飛羽’品牌活動之一,目前已連續舉辦兩屆,今年的藝術形式更加豐富。在古代,我國有很多以自然為元素的樂曲,比如《高山流水》,充分證明了鳥類、森林、音樂有着緊密的聯繫,我們希望以音樂的形式向廣大市民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的重要性,與市民一起攜手共建花園城市和生物多樣性之都,共同維護首都的生態環境。”
北京地區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是候鳥遷徙通道上一個重要的節點,目前正處於候鳥遷飛的重要季節。2025年全市記錄到的陸生野生動物已達620種,較2024年612種新增8種,均為鳥類。黑鸛、褐馬雞等“國寶級”物種野外種群持續增長。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等18部門已聯合印發文件,開展北京市保護鳥類活動和打擊非法捕獵販賣鳥類專項行動,將持續加大力度保護鳥類等野生動物。
近年來,隨着造林綠化、生態修復、濕地恢復等工作不斷推進,北京全市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44.95%。總面積3680平方公里的79處自然保護地串聯成網,編織成一張覆蓋京華大地的“生命共同體”網路。同時,北京還在城市公園、林地綠地等區域內,通過保留枯木落葉、恢復鄉土植被、搭建本傑士堆和昆蟲旅館、懸挂人工鳥巢、改造小微濕地等措施,建成自然帶558處,為松鼠、鳥類等城市中的野生動物留下棲息繁衍空間。北京已獲評全球“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作為首都市民的綠色家園、野生動植物的生態樂園,首都北京正在向“生物多樣性之都”大步邁進。
“近年來,豐台區持續建設生物多樣性友好型城區,累計監測收錄鳥類283種,眾多國家及市級重點保護物種亮相豐臺。永定河畔的崖沙燕再一次‘返鄉生娃’,紅隼與居民共住一個‘家’。”豐台區園林綠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孔媛媛介紹道,“連續兩年舉辦生態治理(南森)大會,搭臺聚智,首都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候鳥遷飛通道國際科教聯盟等一批成果在豐臺成立、落地。”
此外,豐台區還發佈了“觀鳥地圖”,以蓮花池公園、北京園博園等為核心,科學規劃4條線路、17處點位,讓市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鳥圈頂流”。目前,豐台區正在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加快建設3307畝的生物多樣性示範區,未來將成為中心城區物種最豐富的區域,在花園城市建設中,將更加注重提升生態系統連通性,構建“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生物棲息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