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區委書記張強到寶山鎮調研。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錨定“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高品質發展”總體思路,統籌推進災後恢復重建與鄉村全面振興,保障群眾溫暖過冬,不斷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準、鄉村建設和治理水準。
寶山寺村是寶山鎮人口最多的村莊,流經寶山寺段的白河河堤搶險修復和環境治理工程正抓緊推進。張強察看項目進展,了解災後恢復重建、群眾生産生活保障等情況。他強調,要有序推進項目建設,保障重點項目如期完成、發揮實效。要推動鎮域綠色高品質發展,把恢復重建與推進“百千工程”、生態文明建設等有機結合,做精做細鄉村規劃,統籌自然資源稟賦、紅色文化、鄉村風貌,因地制宜打造生態“微景觀”,提高各類設施設計品質和防災減災水準。要鞏固集中整治成果,打好集中整治“突擊戰”,完善集中整治和接訴即辦有機結合工作機制,辦好各類民生實事,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保障惠民政策落地落實。
寒冬未至,溫暖先行。養魚池村加緊對空氣能取暖設備進行再巡檢,全力保障群眾溫暖過冬。張強察看村莊規劃建設、取暖設施運作維護,了解村莊發展和群眾生産生活保障等情況。在“五保戶”於永懷家中,新安裝的空氣能正在調試,張強詢問使用體驗,“這兩天氣溫下降明顯,家裏溫度怎麼樣?”於永懷説,“屋裏暖和多了,村幹部全程幫我盯着安裝,我這心裏特別踏實。”他強調,要壓實主體責任,全面摸清底數,完善快速響應機制,分類施策加強服務,把溫暖送到每一個家庭,保障群眾溫暖、安全、舒心過冬。要緊扣群眾實際,重點關注老弱病殘幼孕等特殊群體,加強關懷幫扶。
寶山鎮天河川種植中心建有23棟現代農業大棚,種植品種涵蓋寶山高山稻、原味一號番茄、國光蘋果等10余種明星産品。通過“租金+薪金”雙收益模式,有效帶動400餘人就近就業,助力村民增收和集體經濟發展。張強察看種植中心建設運營,了解農産品種植、銷售和打造“寶山味道”特色品牌等情況。他強調,要強化科技賦能,引進“優特新”品種,提升産品附加值,大力推廣新技術應用,實現精細化管理和綠色生産。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小特精”農産品品牌,推動産業鏈、供應鏈、銷售鏈深度融合,加快農業産業標準化規範化品牌化發展。要發揮“寶山味道”品牌引領作用,借助“稻田音樂節”“曬年節”等特色農文旅平臺,創新培育鄉村“流量經濟”。
張強在調研時強調,堅持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做好村“兩委”換屆工作,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服務群眾、引領發展的戰鬥堡壘。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優化政策環境,完善配套服務保障,為各類人才紮根鄉村、創新創業提供良好條件。優化農村地區營商環境,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鄉村産業升級,讓新農人和企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舒心發展。推動農文商旅體科融合發展,做優做強鄉村旅游産業,串聯周邊文旅資源,差異化推出吸引力強的品牌活動,豐富優質消費供給,滿足市民多元化需求。打好“健康牌”,保持高品質人居環境,培育“睡眠經濟”“銀發經濟”等“慢生活”業態,建設“微度假”目的地,為市民群眾量身定制健康生活方式。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接訴即辦、網格化治理,推動共建共治共用。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抓好森林防火工作。鞏固文明城區創建成果,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精神動力。
區領導劉敏華、夏文佳、李樹海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