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城區藝雲數字、穿越中國、祿米倉入選“北京市資訊消費體驗中心”。近年來,東城區聚焦“文化強區”全力推進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此次獲評的3個項目,錨定“科技賦能文化、文化激活消費”的核心邏輯,讓傳統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活”起來、“潮”起來,為市民游客帶來沉浸式、高品質的資訊消費新體驗。
近年來,東城區經信局持續聚焦“數字經濟賦能文化消費”,積極培育推薦數字化項目申報資訊消費體驗中心、數字消費典型案例、數字消費技術方案等,不斷優化資訊消費環境,引導和促進資訊消費升級,推動人工智慧技術與消費場景深度融合,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優質的資訊消費體驗,也為東城區建設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示範區夯實基礎。
穿越中國:沉浸式技術讓“華夏文明可觸摸”
位於王府井喜悅4層的穿越中國體驗中心,自2024年12月開業以來,便以“讓歷史有溫度、讓山水有動感”的體驗特色圈粉無數。這個佔地面積234平方米的空間,憑藉動感座椅與270度立體螢幕的核心組合,將視覺、聽覺、觸覺與動感完美融合,打造出“穿越華夏”“飛躍中國”兩大智慧沉浸式體驗項目。
“穿越華夏”項目以時間為軸,通過精準的環境特效與沉浸式技術,讓游客仿佛“踏入歷史長河”,數字技術將碎片化的歷史文化符號串聯成可感知的場景,游客靜坐座椅上,便能“觸摸”華夏文明的千年脈絡;“飛躍中國”則以空間為維度,模擬飛行視角穿越我國著名景觀,驚險刺激的動感體驗背後,是對中國自然文化遺産的數字化呈現。
藝雲數字:元宇宙空間裏的“文化新表達”
位於王府井大街北京市百貨大樓南館4-5層的藝雲數字藝術中心,以4008平方米的超大空間,構建了一個“科技+藝術+文化”的消費新場景。在這裡,數字技術不僅是“工具”,也是“文化表達的語言”。
常設展《靈境·未來靈感世界》打造了2200平方米的元宇宙沉浸場,以“時間”為線索,通過“時空任意門”“靈引力空間”“未來進化場”三大板塊,用傳感技術、AI演算法、虛擬引擎重構人類文明中“藝術與科技的交織史”。
運營層面,藝雲實現了“全場景數字化”。從AI講解、互動展覽項目體驗到文創DIY熱轉印,游客通過小程式即可體驗全流程服務;月度2萬人次的客流量背後,是“藝術+科技”對不同年齡層消費者的吸引力,也讓這裡成為數字文化教育的實踐基地,例如不定期舉辦藝術講座、親子研學活動,讓數字技術成為文化傳承的橋梁。
祿米倉:AI賦能文旅“即時文化消費”
祿米倉片區的AI魔屏旅拍項目,將“文化+科技”的觸角延伸到文旅消費的“最後一米”。由際華首文(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這一項目,精準解決了熱門景點“拍照難、出片慢”的痛點,更讓文化傳播變得“即時可分享”。
在一些熱門景點,游客只需站在AI魔屏前,無需換裝化粧,6秒即可生成融合景點文化元素的專業照片。無論是天壇的祈年殿還是故宮的紅墻黃瓦,AI技術能精準捕捉場景文化符號,讓照片不僅是“記錄”,更是“文化表達”。該項目自研的高效AI模型、本地化+雲端協同計算以及TensorRT引擎優化等技術,確保了圖像處理的速度與畫質,目前單設備在天壇已實現單日轉化突破3.6萬元。
此外,該項目構建了“文化體驗—傳播—消費”的閉環:游客拿到照片後,樂於在社交媒體分享,每一張照片都成為景點文化的“流動宣傳冊”;同時,項目還推出數字收藏、照片列印等衍生服務,帶動文旅消費從“門票經濟”向“體驗經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