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見字如面·對話全球青少年”交流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市西城外國語學校拉開序幕。活動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市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和區教委共同承辦。
活動現場,法國學生雨果手持親手書寫的“福”字,向同伴們興奮解釋:“我懂一點中文,它象徵好運和幸福!”在他身旁,同齡人們正專注挑選印有長城、故宮的郵票,以火漆封印信件,沉浸於中國書信文化的儀式感中。
法國學生馬可柔對校園讚不絕口:“這裡開闊美麗,雖然我們來自不同國度,但都擁有開放包容的精神。”她已與中國筆友約定,未來將通過書信分享人生軌跡。這場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起、覆蓋全市數萬中小學生的“見字如面”品牌活動,首次將對話舞臺延伸至國際,讓“紙短情長”的傳統智慧煥發新聲。
活動當日,西城外國語學校與法國法蘭克布爾喬亞-拉薩爾學校正式締結友好合作。西城外國語學校校長范雪梅在致辭中強調:“真正的成長需兼具文化自信與擁抱世界的胸懷。”法國校長克裏斯汀·讓科拉斯回應道:“這項合作承載着我們對學術卓越與國際開放的共同追求,它將巴黎與北京青年的未來緊密相連。”
兩校育人理念的高度契合成為合作基石。法國學生Clara發現兩校校訓存在精神共鳴;西城外國語學校教師李娜則闡釋了培養“陽光姑娘,瀟灑男孩”的教育目標——塑造兼具開放胸襟與文化理解力的新時代青年。
啟動儀式上,中法學生代表共啟象徵友誼的“未來郵筒”。中國學生劉添寧分享書信帶來的成長感悟,法國學生衛桑、蘭馨用雙語講述跨文化理解的溫暖體驗。藝術展演環節更見證深度交融:法語歌曲《眺望你的路途》與中文歌曲《一路生花》同臺唱響,中國舞蹈《鼓聲響起的地方》贏得滿場掌聲。
該校學生張鶴同的經歷印證交流價值:“作為空竹非遺傳承者,我在向外賓展示技藝時,既為家鄉自豪,也深化了對傳統的認知。”目前學校已與全球多國建立合作,近十年接待十余國教育代表團,為師生鋪設通往世界的橋梁。
“見字如面”活動源於北京市中小學生自發倡議,歷經“對話故宮”“對話冬奧”等主題淬煉,累計促成數萬封手寫書信。西城外國語學校副校長黃健説:“文字的溫度催生思想碰撞,師生在交流中共成長。”作為全國37所外國語名校之一,該校以外語教育為特色,開設英、法、西等五門語言課程,持續拓展海外學習通道。
這場跨越山海的對話證明:縱使語言有別,真誠與夢想終能穿透疆界,匯聚成人類共同未來的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