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屆“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評選入選項目公告正式發佈,東城區共有4個項目上榜,其中2個項目獲評“最佳實踐”,2個項目獲評“優秀項目”。此次入選項目涵蓋平房院落更新、産業園區升級、道路環境整治及文旅商業活化等領域,集中展現了東城區在老城保護與功能提升中的創新探索。
此次獲評“最佳實踐”的兩個項目,分別是景山三眼井啟動區平房院落及首開首院文化金融産業園項目、朝阜路和朝陽門南北小街區域環境整治提升項目。
景山三眼井啟動區平房院落項目位於三眼井衚同與景山東街交匯處東南角,總用地面積約405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056平方米,功能涵蓋辦公、商業、居住及公共服務,同步配建37個地下車庫車位,有效補充了街區停車短板。項目建成後,不僅恢復了老城傳統街巷風貌,更直接提升了周邊居民的人居環境品質,實現了街區功能的綜合改善。
首開首院文化金融産業園地處沙灘後街22號院,毗鄰故宮與景山公園,屬“皇城歷史文化街區”二期範圍,原為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部辦公地,2022年啟動更新改造。該産業園佔地9256.19平方米,建築面積14139.2平方米,在改造中深度汲取“皇城史、首開史、大院史”文化元素,引入國內頭部文化企業、産業投資集團及國際與國潮品牌,形成集辦公、商業、公共文化、園區服務於一體的産業綜合體,並已於近日正式開園。
朝阜路和朝陽門南北小街區域環境整治提升項目則聚焦城市主幹道。其中,朝阜路(東城段)東起朝陽門橋、西至皇城根遺址,全長2.3公里;朝陽門南、北小街北起南門倉衚同西口、南至建國門內大街,同樣長2.3公里,兩段道路合計4.6公里,是老城核心區“兩橫兩縱”文化綠色漫道的關鍵組成部分,兼具政務、交通與文化功能。
朝阜路踐行“文綠相融”理念,重點實施林蔭路建設、歷史建築保護、慢行系統優化及“多桿合一”工程;朝陽門南北小街則堅持“為民務實”思路,推進道路空間整合、慢行空間拓展,並通過“共益·創生”行動引導沿線商戶改造立面牌匾與櫥窗,打造可觀可感的文化探訪路線。
此次獲評“優秀項目”的前門草廠居住體驗院落項目與重構·潮東裏非標文旅商業綜合體項目,則在歷史文化活化與存量資産利用上展現特色。
前門草廠居住體驗院落項目由天街集團打造,選址前門東區草廠片區,總佔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分為後勤、公區及客房三部分,設42間客房,是國內首家客房與居民院落交織的開放式精品四合院酒店。項目在保護歷史風貌的前提下,為歷史文化保護區更新提供了“保護提質”的範本,也踐行了《北京城市更新條例》中“控增優存、試點探索”的原則,為核心區品質提檔升級提供支撐。
重構·潮東裏非標文旅商業綜合體的前身是位於東四南大街32/36/38號的天壇傢具廠舊址,建築為20世紀70至90年代混合結構,空關多年後成為亟須盤活的存量資産。經三年設計改造後,項目以“輕改造、重運營、強共生”為理念,一層規劃為非標商業社區,二層為“城市人文微度假酒店”。設計中不僅活化利用東四文化基因,更將老城衚同肌理引入建築內部,讓訪客仿佛在街巷中穿行,同時吸引具有國際視野的年輕群體參與老城更新,成為藝術與年輕態商業集聚的“城市微度假”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