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台區:盧溝升月 月映盧溝 宛平城再現“盧溝曉月”盛景 國慶中秋雙節掀起文旅熱潮

日期:2025-10-09 18:16    來源:豐台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當燕京八景之一的“盧溝曉月”不僅出現在書中、畫中,而是以實景形式再現,給歷史的一封“詩意回信”便從宛平城內深情寄出。10月6日,宛平城迎來國慶中秋雙節假期的高光時刻:直徑5米的“光影月亮”從西南城墻緩緩升空,還原“盧溝曉月”古畫意境;不遠處,一輪圓月也從雲層後探出頭來,與這輪“人造月”在宛平城墻上空形成“雙月同輝”的奇景。盧溝升月,月映盧溝,永定河畔“盧溝醒獅”巍然矗立,城墻上500面五星紅旗迎風招展,與明月交相輝映,為市民游客打造出一場跨越古今的詩意盛宴。

  10月6日是中華傳統佳節中秋節,2025“盧溝曉月”中秋文化節重磅推出多項活動,宛平城內精彩紛呈,從正午到入夜持續點燃節日氛圍。12時起,拱極營準時上演鎧甲武士“正時儀式錶演”:1名將軍率領8名兵士擊鼓鳴金,隨後沿主街巡游至“宛平縣衙”,與縣衙官展開趣味互動後返程,游客紛紛駐足拍攝。“宛平縣令”還不定時與游客互動、合影留念,重現古時市井熱鬧場景。

  在宛平城墻上,西城樓成為傍晚至夜間的“藝術主場”。19時30分,“月滿情濃·共話團圓”中秋表演如期開演,民樂《喜洋洋》《彩雲追月》拉開序幕,快板《繞密碼》、單弦《首都讚》《皓月當空》、京劇《貴妃醉酒》、北京琴書《長壽村》《禮尚往來》及相聲《打燈謎》輪番登場,最後以手風琴小提琴合奏《我和我的祖國》點燃全場共鳴。20時15分,宛平戲樓推出免費兒童劇《遇見唐詩》,專業劇團演繹讓孩子們在傳統文化中感受詩意。

  豐臺文旅集團副總經理胡振興介紹,整個國慶中秋假期,宛平城始終處於文旅熱潮中,日均4萬餘人次走進宛平城。10月5日-7日晚,盧溝橋東廣場持續上演“光影憶舊·非遺傳承”傳統皮影戲展演,為觀眾帶來《哪吒鬧海》等經典皮影戲。同時,盧溝橋歷史博物館內同步開展“紙短情長·同心祈願”祝福打卡互動,設置專屬區域邀請群眾寫下節日心願與美好祝福。

  宛平城內,千余個詩詞燈條流光溢彩,成為國慶中秋雙節的“點睛之筆”。此外,北京首個以古城墻為背景的主題攝影展“城墻上的記憶——氣壯山河·偉大豐碑”人氣高漲,109張珍貴歷史照片沿城墻一字排開,無聲地勾勒出從盧溝橋事變到抗戰勝利的壯闊史詩;“紅色光影”露天影院每晚準時將《永不消逝的電波》《太行山上》等經典影片投影於城墻“天然幕布”上。動態的光影敘事與城墻之上靜態的影像史料、莊嚴的國旗陣列相互補充,共同構建了一個可讀、可看、可感的沉浸式文化體驗。

  非遺與美食體驗同樣火爆,“宛平吉市”裏,非遺宮燈製作、耳枕縫製吸引親子家庭上手體驗;糖畫藝人現場勾勒盧溝橋獅子造型;中華老字號餛飩侯國慶期間售出第15000碗雞湯鮮肉餛飩,義利麵包、人民咖啡館等店舖前時常排起長隊。文化消費場景也備受青睞,中華書局伯鴻書店等聯合打造的“舊書部落”,大幅優惠的中外名著、生活百科吸引愛書人“淘書”;“盧溝橋禮物”文創店中,以盧溝橋石獅子為原型的紀念品成為“頂流”,抗戰主題毛絨挂件也深受游客喜愛;復古紀念報自助機前,不少人定制專屬“宛平日報”留存記憶。

  “有幸親身體會‘盧溝曉月’盛景,這真是‘有生之年系列’!今天在宛平城,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節。”游客李女士説,行走在宛平城,與“宛平縣令”互動打卡,在古城墻上賞月,走在歷史裏,也活在當下的熱鬧裏,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傳遞”。

  直徑5米的“月亮”在宛平城墻上升起,與500面五星紅旗、斑駁城磚相映,這場還原“盧溝曉月”的創意實踐,是歷史記憶與節日情感交融的一次深度探索;鎧甲武士巡游、縣衙官互動,將歷史場景轉化為可參與的體驗;手風琴快閃與京劇、單弦同臺,讓傳統藝術在古城墻下煥發新生……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特殊節點,宛平城的“破圈”並非偶然。“最好的傳承,是讓歷史與今天‘對話’。”豐台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文化賦能、多元業態融合,宛平城再現“盧溝曉月”盛景,持續擦亮“盧溝曉月”文化IP,讓紅色底蘊與“煙火氣”在這裡共生。這個國慶中秋雙節,熱鬧的宛平城讓家國情懷變成了觸手可及的溫度,讓紅色地標變成了“有記憶點的文化空間”。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