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城區“中軸法脈”普法品牌發佈會在祿米倉新視聽産業園舉辦。本次活動集品牌發佈、陣地推介與主題研討於一體,標誌着東城區普法工作邁入品牌化、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為首都法治文化注入了嶄新活力。
發佈會上,東城區司法局詳細闡釋了“中軸法脈”品牌的核心內涵與標識體系。品牌以“融合”與“躍升”為核心價值,通過“中軸”凝練北京老城獨特的空間秩序與人文精神,依託“法脈”整合區域法治資源、串聯法治實踐現場,實現法治文化與中軸文脈的深度融合。
品牌主標識巧妙融合“中”“東”二字與傳統建築輪廓,展現古今交融的視覺意象。
形象標識以中國傳統法治神獸“獬豸”為原型,以卡通化設計傳遞親切現代的法治形象。
建築元素標識則串聯起鼓樓、正陽門牌樓、天壇與中國法院博物館,生動勾勒出法治文明的歷史延續與發展脈絡。
“中軸法脈”法治文化探索線路也實現全新升級。該路線不僅涵蓋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北大紅樓)、中國法院博物館等標誌性場館,更融入東城區檢察院正陽未檢辦公室、東華門街道解紛中心、草廠社區小院議事廳等基層法治實踐單元,使市民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法治的歷史溫度與現實關懷。
活動現場,多家普法陣地單位代表依次登臺推介。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北大紅樓)回顧了法治紅色初心與發展歷程;中國律師博物館講述了律師行業時代演變軌跡;東城區檢察院介紹了正陽未檢辦公室在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方面的創新實踐;前門街道草廠社區書記分享了小院議事廳作為基層民主法治平臺的成功經驗;北京警察博物館則以視頻方式展現了執法力量的責任與擔當。
在隨後開展的“中軸法脈”主題沙龍中,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軸線遺産保護中心、檢察機關、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北大紅樓)和街道司法所的多名專家與實務工作者,圍繞中軸線立法保護、法治文化傳承、公益訴訟及基層司法服務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推進中軸法治文化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路徑。
東城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軸法脈”是東城區普法工作從廣覆蓋向高品質轉型的關鍵舉措。東城區依託深厚的中軸文化底蘊和紮實的法治實踐,致力於讓中軸線成為“行走的法治教科書”。下一步,東城區將圍繞“中軸法脈”開展法治文化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等系列活動,推出定制普法課程與文創産品,持續優化法治文化線路,結合季節與重大節點打造主題體驗,吸引更多公眾參與“游中軸、學法律”。同時,深化與高校及科研機構合作,加強中軸法治文化理論研究,使“中軸法脈”成為展示法治東城、文化東城的重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