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論壇在北京園博園舉辦。此論壇是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環境服務領域的重要活動之一,順義區兩家優秀企業——北京微構工場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創新案例成功入選論壇示範項目,在主論壇進行展示。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舉辦的2025年企業ESG案例徵集活動,旨在推廣企業ESG先進經驗,鼓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創新綠色發展模式。案例入選標誌着企業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實踐獲得國家級認可。
微構工廠
生物材料革命,引領零碳生態
作為順義區重點支援的合成生物技術企業,微構工場憑藉在低碳技術與生物製造領域的精湛工藝,成功入選2025年企業ESG案例徵集活動優秀案例名單。“微構工場的核心産品PHA生物材料具有卓越的生物降解性能,其降解效率可達傳統塑膠的100倍。該材料主要應用於兩大領域:一是尖端醫療領域,如人體組織修復材料和填充材料;二是生活消費領域,包括3D列印材料、紡織布料和環保包裝等。”區生態環境局污染源管理科科長王慧介紹。
PHA生物材料每替代1萬噸傳統塑膠,可減少近90%的碳排放,相當於新增森林碳匯面積10萬至15萬畝,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此外,微構工場還聯合全球組織發起首個“國際PHA日”,並與生態環境部合作推出環保主題手辦“小山小水”,積極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燕京啤酒
踐行迴圈理念,減少資源消耗
燕京啤酒始終秉持“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理念,致力於構建高效、清潔、低碳、迴圈的綠色製造體系。其“綠色釀造 續杯未來”案例成功入選2025年企業ESG資源節約與迴圈經濟類別潛力案例。區生態環境局污染源管理科科員蘇心儀介紹:“燕京啤酒通過創新應用生物酶清洗工藝替代強酸強鹼,每噸酒二氧化碳用量節約了14.13%,公司還開展了多元化節水降碳項目,使水資源消耗強度降至每萬元營收3.69立方米,實現年減碳62576噸。”
此外,燕京啤酒通過包裝輕量化改造、完善回收網路建設、協同供應鏈推進綠色物流與綠色供應商篩選,以及設備升級、大規模推廣綠電使用和CO2回收技術等舉措,顯著降低了碳排放強度、水資源消耗和包裝廢棄物産生量。這些實踐不僅使燕京啤酒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也充分展現了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成效與擔當。
區域實踐
夯實低碳基礎,建設生態順義
近年來,順義區積極落實國家“雙碳”工作,生態品牌建設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區已擁有國家級綠色工廠21家,國家級供應鏈管理企業5家;3個項目獲評市級低碳試點優秀項目;“順義區汽車製造行業清潔生産審核創新試點項目”入選“兩區”建設第四批市級改革創新實踐案例;江山賦社區“低碳實踐-生態堆肥”項目獲評2025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區域綠色低碳發展基礎持續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