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號線“青創村”打造完美創業生態 項目從技術驗證到商業落地獲全程護航 豐臺這個“村”緣何吸引眾多海歸

日期:2025-09-04 14:30    來源:​豐台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在“青創村”紮根,構建一個讓創意自然生長的生態系統。豐臺正在積極推進“北京—雄安人才科創走廊”先行示範區建設,推出“豐雄人才零界灣生態構建行動計劃”。

3D印表機低鳴,機械臂精準移動……在位於北京市豐台區的北京10號線“青創村”裏,有一處幫年輕人圓夢的“夢工場”,這裡聚集了從掃地機器人到數字媒體裝置等各類硬核項目。“夢工場”創始人張翊超是位“90後”海歸,2022年在日本築波大學獲得建築學碩士學位後,他選擇回國創業,打造了這處充滿硬科技的“夢工場”,通過校企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創意孵化場所。

對於在大學本科時就參與了“青創村”部分設計工作的張翊超來説,這個“村”既是夢開始的地方,又是夢延續的地方。而對於更多像張翊超這樣選擇在“青創村”創業的海歸學子來説,這裡洋溢着的AI産業氣息與青年活力,構成了獨特的創業圖景,是一片培育新質生産力的沃土。

從起點到起點

園區與青年的雙向奔赴

近年來,北京市豐台區為支援青年創業者進軍科技、文化産業,將轄區內多處老舊廠房改造為産業園區,玉泉營街道整合紀家廟雙創産業園、10號線創意公園、花鄉青旅科創園、天恒體育文化園等多個園區資源,打造出一片“青創村”。因位於地鐵10號線紀家廟站附近,這裡又被稱為北京10號線“青創村”。

張翊超與“青創村”的緣分始於大學期間的一個實踐項目。當時,還在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讀本科的張翊超,在導師趙航的帶領下,參與了紀家廟雙創園區一個220平方米工作室樣板間的設計。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見證自己的設計變為現實,“工人師傅按照我們的圖紙1:1搭建出樣板間,這讓我看到園區對年輕人創意的尊重。”這份設計作品,也幫張翊超敲開了日本築波大學的大門。

學成歸國後,張翊超在紀家廟雙創産業園創辦了“夢工場”,聚焦産學研用、推動校地合作。“我們希望給大學生提供一個創意孵化場所,他們想做的任何項目都能在這裡變為現實,比如掃地機器人、建築設計、數字媒體裝置等。園區投入了大量資金購買設備,比如精工木工、3D列印、數控機床、機械臂等,大學生們都可以使用,不會用的也有專人教他們。”

在張翊超看來,“青創村”是一個“能讓夢想落地的地方”,也是一個新的起點。他的構想中,“夢工場”會通過“政、校、企”三方深度聯建,依託“青創村”為大學生提供真實項目實踐平臺,與高校教師共同開發前沿課程,同時引入企業導師全程參與教學指導,構建從理論學習到實戰應用的全鏈條孵化支援體系。

從場地到生態

成功留住人才的底層邏輯

“村裏”憑什麼留住海歸人才?張翊超認為是生態和氛圍。“園區護着年輕人,不僅給大家容錯率,還給大家好心態,這對所有人來説就是烏托邦了。”依託成熟的“産學研”體系,“青創村”組建了由“歸國學者+行業專家+投資人”構成的多元導師團隊,為在校大學生與早期畢業生精準提供技術攻堅指導與資金對接支援。

在“夢工場”對面充滿設計感的拓普原素咖啡館裏,TOPMAKER孵化平臺創始人唐西京正與青年創業團隊會面。在張翊超看來,唐西京是一位“尊重年輕人的理想主義者”,他始終秉持着“前期不追求回報”的理念,通過容錯機制篩選“熱愛大於野心”、適合園區發展的團隊,共同打通校企融合的“最後一公里”。

北京容積視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郭松傑也是張翊超的好友。容積視覺主要研發和應用前沿容積採集技術,將真人拍攝為全息虛擬影像,大幅降低數字人製作成本。郭松傑之所以放棄了産業聚集地海淀區和影視資源密集地朝陽區,將創業地選在“青創村”,主要是因為“村落感”提供了反差極大的環境:三環邊的區位優勢疊加低密度空間,讓工作與生活能達成奇妙平衡。

“我的家安在這兒。”對郭松傑來説,選擇創業地的意義不僅是成本權衡,更是主動構建生態的起點。“數字人技術是全新領域,去哪兒都談不上成熟的産業配套,但豐台區的政策敏捷度與成長陪伴感讓我下定決心留下來。”他開始以主人翁姿態參與區域建設:不在成熟生態中內卷,而是吸引上下游産業因自己而來。

張翊超喜歡去紀家廟地鐵站附近的留聲咖啡與投資人、創業團隊會面。事實上,留聲咖啡如今已不僅僅是網紅打卡地,更是連接創業者、游客與社區資源的樞紐。留聲咖啡的主人何企珩也是一位海歸,他希望用咖啡生態更好賦能“青創村”産業,為這裡“留聲”。

何企珩介紹,留聲咖啡為園區企業定制了高效服務系統:每家入駐企業有專屬二維碼,掃碼下單後,咖啡可直接配送至辦公桌或會議室,免配送費且享折扣。備註可直接更換精品杯具,提升商務接待質感。這種輕量化服務既降低了小微團隊的運營成本,也增強了園區企業間的黏性。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在“青創村”紮根。“我們不只是提供場地和設備,更重要的是構建一個讓創意能夠自然生長的生態系統。在這裡,年輕人的奇思妙想能獲得從技術驗證到商業落地的全程護航,這正是‘青創村’的獨特價值。”園區負責人如是説。

從理想到實踐

打造青年創客紮根的“潤土”

“夢工場”裏,一位高中生正在張翊超的指導下進行暑期實踐,她想設計一款能識別表情並做出相應動作的小型機器人,而她的奇思妙想將在這裡變為現實。

把理想主義轉化為實際價值也是“青創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8月初,以“青創未來·AI在豐臺”為主題的2025北京10號線“青創村”AI+邀請賽啟動,玉泉營街道同步發佈“青創6條”扶持政策,推出30余項具體措施,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全周期支援。這場賽事不只是競技場,更像是技術和市場的“紅娘”。

在2024年舉行的“青創村”首屆AI+邀請賽中,清華大學袁睿博士團隊的“AI幸福艙”獲獎,“青創村”為其提供了從技術打磨到資源對接的全鏈條支援。“從實驗室到客戶的‘最後一公里’,大賽幫我們跑通了。”如今,袁睿已成為冰智科技聯合創始人。在邀請賽啟動儀式上,他也分享了産品從實驗室到商業落地的實戰歷程。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青年創業項目不僅在豐臺“青創村”落地生根,更依託“豐雄人才零界灣”項目,深化了京津冀人才協同發展。據豐台區人才局負責人介紹,豐台區正在積極推進“北京—雄安人才科創走廊”先行示範區建設,推出“豐雄人才零界灣生態構建行動計劃”,打造“京雄軌道上的青年創業基地”,而“青創村”將為京雄兩地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服務支撐,助力京雄創新要素高效流動與深度融合。

“青創村”的青年創業項目不僅在豐臺落地生根,更是在京雄協同發展的圖紙上寫下豐臺特色的妙筆生花。

“我們正積極打造‘北京—雄安人才科創走廊’先行示範區,將北京10號線‘青創村’打造成為‘京雄軌道上的青年創業基地’,為京雄兩地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服務支撐,助力京雄創新要素高效流動與深度融合。”豐台區人才局負責人講述,未來,豐台區將以北京10號線“青創村”的青年創新場域為支點,憑藉其區位優勢,推動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的雙向流動,吸引“新村民”創業群體落地,打造充滿活力的“青年創客聚集地”。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