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懷柔區召開“兩區”建設五周年系列專場新聞發佈會。五年來,懷柔區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全面推進懷柔科學城統領“生態涵養、科技創新、會議休閒、影視文化”融合發展新格局,持續深化改革,挖掘釋放“兩區”建設的政策紅利,在對外開放、平臺建設、重點領域開放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性進展,多個“兩區”制度政策創新成果在懷落地應用。
一是外資外貿穩中提質,重點項目引領開放。懷柔區深耕改革創新,對外開放彰顯韌性活力。實際利用外資3.74億美元,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421.6億元,進出口總額位居生態涵養區首位。累計入庫項目760個,落地項目652個,項目落地率達85.79%。在推“兩區”項目85個,包括機械研究總院懷柔科技創新基地、IGCT半導體功率器件産業化建設等多個重點項目。一批“首家”“首個”項目落地懷柔,建成國內首個、全市首創的國際性影視攝製服務機構——國際影視攝製服務中心,引進北京市首家經營性外商投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德勤書院,啟用亞洲最大、國內設備密度最高、功能整合最完整的動捕基地之一——CreateAI動作捕捉基地。出臺《懷柔區促進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指導意見》等多項産業支援政策,助力企業在懷落地生根。
二是科學設施開放共用,重點園區積勢蓄能。懷柔區聚焦開放平臺,重點園區集聚高端資源。懷柔科學城圍繞五大科學方向佈局科技設施37個,“十三五”時期29個設施平臺全部進入科研狀態,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等16個科技設施面向全球開放機時超151萬小時,“十四五”時期新佈局的8個設施平臺全部開工。建立北科建懷柔國際科創中心、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特色園區,提升産業集聚、成果轉化等方面專業服務能級。雁棲湖國際會都累計舉辦國際基礎科學大會等各類會議會展活動1.1萬場次、接待258萬人次、綜合收入19億元。持續優化影視文化産業佈局,發佈《懷柔區促進文化及相關産業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中國影都新視聽産業創作優享計劃》等政策措施。集聚中影(北京)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學院等影視核心資源,舉辦北京國際電影節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影視文化品牌活動,打造“影視+文旅+科技”産業融合生態。
三是優勢産業集聚發展,重點領域協同創新。懷柔區關注重點領域,協同創新賦能區域發展。在科技領域,出臺《懷柔區促進高精尖産業高品質發展補貼辦法》等多項創新政策,集聚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北京奈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等科技創新主體,産出多項重大科研成果。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達643家,高端科學儀器裝備和感測器企業35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213家,福田戴姆勒H6等汽車産業項目落地。在文旅領域,聚焦文商旅體融合發展,近五年累計引進高樂雅咖啡等知名品牌首店、旗艦店150家,其中北京首店42家;舉辦電影嘉年華等品牌創新活動、“尋味懷柔美食之旅”等各類促消費活動近千場;完成外商投資設立演出場所、娛樂場所、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經營場所的全部承接工作。在人才領域,實施“雁棲計劃”人才政策,為2000余名人才發放“雁棲卡”,提供整合化服務;2025年5月,懷柔區成為北京市首個承接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的行政區,有效提高外籍人才來華工作許可便利度;建立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學懷柔分校國際部等國際學校,啟用北京懷柔醫院國際醫療部,為在懷外籍友人、高端人才提供優質國際教育及醫療服務。在知識産權領域,出臺《懷柔區知識産權保護髮展資金管理辦法》,鼓勵高價值發明專利提升,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839個,位居生態涵養區首位。
下一步,懷柔區將以“兩區”建設五周年為契機,錨定更高目標,持續強化要素聯動,打造“兩區”建設改革創新的“懷柔經驗”,為區域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