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區領導到懷北鎮、琉璃廟鎮調研時強調 紮實推進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 共同建設安全幸福的美好家園

日期:2025-08-19 10:22    來源:懷柔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連日來,區委書記張強先後到懷北鎮、琉璃廟鎮調研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好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紮實推進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各項工作,共同建設安全幸福的美好家園。

椴樹嶺村位於懷北鎮北部和大水峪水庫上游,地處分水嶺梁山前地帶,8個自然村沿111國道分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徵,易形成局地小氣候。在幹河峪自然村,張強實地察看山體護坡及村莊環境,與鎮村幹部就提升村莊應急避險能力和群眾轉移安置情況進行交流。他説,要提升村莊安全韌性,科學設置安置點,建設“安全島”。加強“平急兩用”設施建設,“平時”發揮基本功能,“急時”轉換為應急場所。結合恢復重建,做好生活垃圾處置、污水治理等工作,提高人居環境水準。針對自然村分佈特點,完善應急轉移機制,做到應轉盡轉、早轉快轉、妥善安置。提高預警自救能力,開展通俗易懂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增強村民安全避險意識。

張強先後來到琉璃廟鎮雙文鋪村八寶堂自然村、小河口自然村白河北村狼虎哨村青石嶺村長嶺溝門村北大地自然村,龍泉峪村,實地察看返家群眾生活和災後恢復重建情況。在這次降雨過程中,八寶堂村路、水、電、通訊設施受損,一度成為“孤島鄉村”。在村民於鳳花經營的農家院內,張強詢問自來水供應、物資保障等情況,“現在生活通訊和物資保障怎麼樣?”於鳳花説,“村裏給我們發了好幾次生活物資,我們村水、電、手機信號都通了,吃得飽,住得好。”張強説,“面對災害,大家主動開展自救互救,憑藉勤勞的雙手,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在青石嶺村,張強仔細察看了水毀和地質災害隱患點情況。他指出,這次房屋受損絕大部分發生在迎水面、河流轉彎處、溝口處,要把握好水流水勢,完善加固護村壩、護田堤等關鍵保護設施。提高應急通訊保障能力,在村內高臺佈局儲能式應急通訊基站,保障緊急情況下應急通訊暢通。完善村級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加大地質災害排查治理力度,降低修建道路、建設房屋引發的地質災害風險,開展山體生態修復,嚴防次生災害。將災後恢復重建與産業發展結合起來,把村莊建設得更安全、更美麗、更富裕。

在琉璃廟鎮前安嶺村、碾子灣村,張強詳細察看房屋受損情況、琉璃河河道疏通情況。他説,要堅持民生優先,優先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加快受損房屋鑒定、修繕,對暫時不能返家的群眾,妥善做好過渡安置。秋收在即,村“兩委”要統籌人力物力,幫助村民搶收農作物。要堅持規劃引領,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好生態環境和河道藍線,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推進村莊、河流、道路、房屋佈局,加強河道清淤,做好房屋重建、河道治理、道路修復等工作,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提高山區房屋建設標準,統籌佈局村莊基礎設施、應急避險和防護設施。

西臺子村已恢復村道整潔,兩旁綠樹成蔭。張強詳細了解村莊受損情況和恢復重建進度,他説,要推進攔水壩加固工程,科學設計,嚴把品質,提升防災減災能力。認真總結防汛經驗,細化人員轉移安置預案,一戶一策、責任到人。結合恢復重建提升村容村貌,同步推進基礎設施修復和人居環境整治。

在琉璃廟鎮東峪村,張強與現任村黨支部書記裴連財、“老書記”黃文如深入交流。他説,這次防汛救災過程中,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切實發揮了堅強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涌現出一批像尹春燕、蔡永章夫婦一樣挺膺擔當、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立足崗位建功立業,拼搏奮鬥、銳意進取,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推動區域高品質發展各項工作中乾在實處、走在前列。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千頭萬緒,黨支部書記要把責任扛在肩上,“老書記”要發揮智囊團作用,現任書記要接續努力、勇挑重擔,帶領全村上下齊心協力、共謀發展,辦好為民實事。堅持恢復重建與科學培育産業項目相結合,讓百姓安心發展産業,感受到生活的新奔頭。

張強在調研時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以災後恢復重建為契機,提升北部山區村莊整體品質和抗災能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懷柔區防汛救災和災後重建過程中,央屬、市屬國企主動擔當作為,市直各部門協同聯動,各兄弟區傾力支援,社會各界人士以實際行動傳遞溫暖,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團結一致、不畏艱難,凝聚起打好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攻堅戰的強大合力。要堅定信心、再接再厲,保持連續作戰的工作作風,讓受災地區早日恢復生機與活力。當前汛期還未結束,要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強化監測預報預警,針對連續降雨后土壤飽和等情況,緊盯薄弱環節加強巡查防護,根據雨情汛情及時果斷轉移危險區域群眾,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相關區領導及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