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堅持立足“三區”定位,緊抓“兩園一河”聯動發展和服貿會“一會一址”落戶首鋼園重大機遇,系統推進全區生態環境品質的持續提升與優化,以高水準保護支撐高品質發展。
2024年,石景山區生態環境品質指數(EI)為61.8,實現了逐年穩中向好的工作目標;地均可比GEP-R為17.2元/平方米,位列城六區第二;建成區綠視率為25.23%,同比增幅位居城六區第一。
綜合分析生態環境品質(EI)
高效實施《石景山區生態環境品質優化提升研究項目》,對各項指標的現狀及其變化情況展開全面分析,深入了解石景山區生態環境品質的本底狀況,探究影響區域生態環境品質提升的主要問題,明確石景山區生態環境品質提升的主要潛力指數、潛力空間及提升方向,提出整體性區域生態環境品質優化提升的對策建議。
着重推進GEP-R提升工作
全面推進《石景山區多尺度、多要素GEP-R精細化提升策略研究項目》,對影響石景山區GEP-R的生態環境因子和人類活動因子進行細緻調查,系統分析各因子對GEP-R的直接影響程度,準確識別石景山區GEP-R提升的關鍵點位、關鍵因子和關鍵措施,從區-鄉鎮-社區-公園等多個尺度,圍繞多重因素,提出科學合理且切實可行的GEP-R提升策略。
系統謀劃綠視率提升工作
啟動2025年石景山區綠視率提升研究項目,對全區100條道路、6個小區、6個公園開展外業調查和內業分析。旨在提升石景山區綠視率指標及“七有”“五性”考核成績,深入調查研究了石景山區重點道路、小區、公園的綠視率現狀及其提升策略,最終形成了“一街一策”的綠視率提升成果。
持續開展好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
針對全區重點物種類群開展監測,明確其動態變化;對過往生物多樣性調查情況進行深入分析,並對數據嚴重不足的類群進行補充調查。2025年上半年,已開展對哺乳動物、鳥類、昆蟲、蝴蝶、蜻蜓、魚類等六個類群的野外觀測工作。同時,以生物多樣性為切入點,生動講述城市生態故事,首次調查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貓,北京市重點保護動物赤麻鴨、北京雨燕等重點物種。
下一步,石景山區生態環境局將依據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半年工作會上明確的“一測、一養、一用”工作思路,在推進監測評價體系化、實施生態修復系統化以及實現價值轉化創新化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由污染防治攻堅階段向城市生態建設階段轉型過渡,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石景山”篇章,持續彰顯“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麗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