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不放假

日期:2025-08-01 16:28    來源:通州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校園餐的品質安全,始終牽動着千家萬戶的心,成為社會關切的焦點。在這個暑假,當校園歸於寧靜,通州區教委的工作節奏卻絲毫未緩。為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通州區教委正緊鑼密鼓地梳理校外供餐企業“白名單”,同時密集走訪基層,力求在秋季開學前,為每一位學生的營養健康築牢堅實的堤壩。

這份承載着數萬家庭信任的“白名單”,其誕生過程嚴謹而科學。通州區教委介紹,其核心在於構建一道嚴密的“防火牆”。“我們聯合市場監管、財政、衛健等部門,建立了一套包含資質審查、能力評估、歷史服務評價等多維度的科學篩選機制。”通州區教委相關負責人強調,“白名單”絕非終身制,而是動態調整、有進有出的“活名單”。准入時,聯合多個部門對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硬體設施、過往服務記錄進行嚴格“體檢”。日常管理中,則依託“多部門聯合檢查+不定期飛行抽檢+家長代表參與監督”的三維立體監管網。一旦發現企業存在食品安全隱患、服務縮水或成本控制嚴重失衡等“硬傷”,立即啟動退出程式。

通州區教委同步出臺了《北京市通州區中小學校校外供餐管理辦法》《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與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確學校的主體責任,要求校方必須嚴格依據動態更新的“白名單”選擇供餐企業,並充分聽取吸納家長委員會的意見,進行綜合考量。

在通州區貢院小學,校長左春雲展示了學校是如何將“白名單”制度落地生根的。“從遴選環節起,我們就嚴格框定在教委公佈的合規‘白名單’範圍內。選定合作企業後,學校的食品安全總監每日嚴格監督食品驗收,校領導堅持執行陪餐制度。更重要的是,我們向家長敞開監督大門,家長代表可依規申請入校查看。”左春雲表示,區教委組織的專項培訓和全覆蓋檢查,如同給學校安全管理注入了“強心劑”,特別是年初聯合市場監管局開展的“開學第一餐”大檢查,細緻覆蓋了從食材源頭到學生餐桌的所有環節,極大提升了學校的管理效能和信心。

通州構建的校園餐安全保障體系,是一張精心編織的防護網。由通州區教委、紀委監委、市場監管、財政、衛健等多部門組成的區級專項整治工作專班高效運轉,專業培訓、資訊共用、聯合檢查通暢無阻,設立89512345監督熱線,及時解決群眾訴求。2025年春季,通州區教委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了大規模覆蓋檢查,抽檢校外供餐企業16批次、學校食堂269批次;中高考及酷暑期,又聯合財政、市場監管、衛健成立專項檢查組,為全區中小學校食品安全“保駕護航”。責任鏈條層層壓實,學校書記、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需明確校園餐全鏈條各環節負責人,並通過警示教育、約談通報等方式築牢廉潔防線。同時,暢通的舉報獎勵機制,鼓勵師生家長成為無處不在的“監督哨”。

改革與創新是提升效能的關鍵。區教委正積極推動“中央廚房+微廚房”及智慧食堂試點建設。為此,已聯合商務、農業農村、財政等8個部門召開多次專題會議,重點攻堅智慧食堂建設及大宗食材集中採購難題,並積極組織人員到育英學校考察學習,學習智慧食堂經驗。安全之外,營養均衡同樣重要。區教委及時向學校推廣市教委推薦的創新菜譜,並與區衛生健康委攜手推進“營在校園”平衡膳食促進行動,指導學校開展全民營養周等主題活動,讓安全與營養並重。

家長和學生的感受是工作成效最直接的試金石。運河中學學生家長劉女士坦言:“以前擔心孩子在校吃得不好。但事實證明孩子在校用餐讓我們更放心了。”她特別提到學校會舉辦開放日,家長可以親眼看到食堂“明廚亮灶”、食材新鮮、操作規範,此外還品嘗了融合教委推薦菜譜的創新學生餐,體驗非常好。“聽説學校後續還會加強智慧食堂建設,更讓我們期待了。”

從“白名單”的科學篩選,到跨部門的協同行動;從主體責任的層層壓實,到智慧模式的創新探索;從安全底線到營養提升,通州區正以一套組合拳,努力將校園餐打造成讓學生吃得安心、家長看得放心的“暖心工程”。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