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平 以未來産業錨定智慧未來

日期:2025-08-01 16:09    來源:昌平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在昌平區,松延動力新辦公樓繁忙的生産線上,工作人員正在精準組裝機器人手臂,在超2000台的爆單中“催生”N2小頑童。自未來産業走進新時代,很多看似“炫技”的情景正悄然改變着生活。

2025年上半年的昌平區未來産業按下加速鍵,石頭科技配備五軸折疊倣生機械手的機器人在打掃衛生;微元合成全球首創“一步發酵法生物合成工藝”,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通過直接生物發酵工藝獲批的企業;國內首個6G技術賦能機器人實訓外場實現超遠距離、毫秒級響應的機器人高精度實時操控。

匯聚新力量 機器人産業技術場景雙突破

在昌平區機器人産業版圖上,一串數字勾勒出蓬勃景象:2025年1-6月,13家規上企業實現收入63.5億元,同比增長38.9%;産業規模持續突破,2025年以來新引進南京奧特、羅伯醫療科技、匯博智慧、遷移科技、遷易科技、科弛醫療、帕西尼感知、靈犀跳動、海神機器人、易達動擎等10家機器人企業,全區機器人企業總數已達130余家。

新入駐的“無人車+無人機+無人船”立體安防無人裝備智慧製造專家,上海海神機器人落地昌平成立子公司,擬租用未來星科能源谷廠房建設北京總部,將在昌平利用海神機器人無人車+艦載無人機、自動駕駛、5G、AI、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物聯網、大數據等相關核心技術,搭建項目研發、運營、銷售中心,同時建設自動化無人裝備生産線,首期項目落地辦公和生産空間約3000平方米,固定資産投資約2000萬元將在此搭建研發運營中心與自動化生産線。

技術迭代同樣搶眼:石頭科技推出G30 Space探索版家用清潔機器人,配備五軸折疊倣生機械手,將家用清潔機器人推向“倣生化+AI”新維度;松延動力發佈人形機器人E1及倣生機器人“小諾”,突破N2前空翻技術;遷移科技將高性能算力模組直接嵌入相機本體,發佈機器人引導專用3D智慧相機,成功取代傳統的“相機+工控機+顯示卡”架構;月泉倣生發佈倣生拉壓體靈巧手應手Y-Hand M1、靈敏觸覺感知倣生手信手X-Hand M1、全球最小底盤輪式人形機器人博文W-Bo、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博行X-Bot,倣生靈巧手應手Y-Hand M1整手自由度38,全球自由度最高,以國際首創的“倣生拉壓體機器人理論與技術”,為倣生機器人建立起全新性能標桿。

應用場景加速構建:昌平區正謀劃“無人園區”示範,在機器人産業園安保和服務、倉庫和運輸等環節,設立機器人工作站。就入駐機器人企業較多的未來星科智造産業園,圍繞清掃、服務等事項構建機器人應用場景。啟動應用場景徵集工作,推動機器人技術在昌平區試點佈局,初步謀劃“機器人+應急、公共服務、醫療、商貿”等領域20余個應用場景,吸引全國乃至全球優秀的機器人産業鏈企業集聚。

“關鍵技術攻關、首試首用政策已啟動兌現。”一位産業園區相關負責人透露,北京市機器人産業園(昌平)一期地下、地上二次結構施工完成,正在進行外立面工程和小市政施工。

共用平臺賦能 合成生物産業集聚成勢

“一週使用一兩次儀器,頻率不高但成本昂貴,沒有那個平臺,我們做實驗可能要花費一個月,現在只需要幾個小時。”微元合成創始人劉波回憶,在了解他們對於儀器的需求後,昌平區各部門專門開展調研,在園區裝備了高通量自動化實驗室,供區域內合成生物産業上下游企業共同使用。“這讓我們可以把更多資金投入到産品研發當中,加速産品管線進程。”

微元合成全球首創“一步發酵法生物合成工藝”

7月2日,D-阿洛酮糖作為新食品原料正式獲批。微元合成全球首創“一步發酵法生物合成工藝”,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通過直接生物發酵工藝獲批的企業,也是全國首家獲得批准上市的阿洛酮糖生産企業。

先進技術儀器對於推動産業智慧化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對於合成生物製造企業來説,動輒千萬上億元的儀器設備,成為了科研企業的巨大成本。

“以往想要完成篩選10萬次的過程,往往需要多人用幾年來完成。”多美康(北京)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志棟説道,使用高通量菌株構建篩選平臺,則只需要1個人幾個小時就能完成,大幅提升效率,還為企業節約了設備採購成本。在平臺的支援下,多美康生物中國重組人源Ill膠原蛋白1068大蛋白長膠原實現了全球突破。

“高通量菌株構建篩選平臺集合了丹納赫生命科學的高通量線上振蕩培養箱、SpectraMax酶標儀、封膜機、撕膜機、QPix微生物克隆篩選系統等眾多先進技術工具,設備之間的連接以Biomek機械手、SCARA機械臂和軌道實現,用以完成從分子克隆到蛋白篩選的全自動化操作,實現了真正高效和全自動化。”昌發展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除了高通量菌株構建篩選平臺外,昌平區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圍繞産業共性需求,聚焦設計-構建-測試-學習等重點環節,搭建菌株構建篩選、質譜檢測技術應用、醫用材料生物製造、胞內代謝分子動態監測、分析檢測、中試驗證等13個關鍵共性服務平臺。

其中,質譜檢測技術應用平臺配備了40余臺高端質譜儀和液相系統,在生物製造、食品和飲料安全檢測等領域,從質譜檢測、數據分析、設備維護等方面為平臺及園區企業提供檢測及分析服務;醫用材料生物製造科創平臺設置了多個細胞間及分子實驗室,圍繞生物醫用原料研發、産品製劑、功效評價等技術鏈條中的關鍵環節,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及科技服務,重點佈局醫療器械、化粧品、組織再生與修復以及幹細胞等業務板塊,打造生物醫用材料全鏈條服務新生態。

此外,《昌平生物製造産業發展行動計劃》《昌平支援合成生物製造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等一系列産業政策在昌平區相繼出臺;兩支3億元的專項基金提供金融支援;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合成生物製造分論壇等論壇活動營造出良好産業氛圍。由孵化起步區、轉化加速區、高端製造區、總部辦公區組成的“四大功能組團”組成昌平區合成生物製造産業創新走廊。

截至目前,昌平區已聚集了120余家合成生物製造企業,初步形成集群。這些企業在核心技術攻關和創新成果轉化上表現突出,漢禾生物製備的纖維素酶突破了丹麥諾維信的技術壟斷;雙鶴生物的生物法生産1,4-丁二胺打破了荷蘭帝斯曼的技術壁壘;毅態生物的氣體發酵法生産丙酮、3-羥基丁酸是全國首創技術,微元合成阿洛酮糖成為國內首個獲批的採用合成生物技術生産的新食品原料。

未來昌平區還將聚焦産業需求和卡點堵點,不斷完善平臺支撐體系,有效支撐産業發展。

“智慧大腦”6G 撬動未來應用新場景

2025新年伊始,昌平區發佈6G創新産業集聚區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率先産出一系列創新成果,推動6G關鍵技術納入國際標準體系;2030年率先落地6G産業化和商用部署,打造具有昌平特色的首都6G産業發展集聚地。

距北京郵電大學沙河校區南門不遠處,一棟五層建築正進行內部裝修——這裡將是位於沙河高教園的北京未來大學科技園未來通信産業園,以建設“全球領先的6G技術研發樞紐與産業生態中心”為目標,打造集核心技術攻關、場景驗證、成果轉化、産業應用於一體的未來通信産業創新基地。園區規劃充滿科技激情:通信晶片平臺,攻堅6G晶片設計與開發;6G協同創新區,中國移動、電信、聯通聯合創新中心入駐,開展協議標準測試;垂直場景應用區,佈局智慧製造、教育智聯網等方向,配套學生雙創基地。

“已入駐9支科研團隊,引進了我們跟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三大聯合創新中心”,北京郵電大學國內合作與成果轉化處處長、人工智慧學院教授高升對園區發展充滿期待,“裝修收尾後立即開園,支援科研攻關與成果轉化”。

在即將入駐未來通信産業園的院士團隊實驗室裏,一套“智簡網路”原型系統正高速運轉——這是全球首個實現“通信+智慧”融合的6G原型。“通感一體化的無人機感知及監測系統,目前也得到了原型的開發,下一步將開展成果的轉化。”北京郵電大學研究人員展示着自主研發的無人機監測系統原型。

隨着未來産業發展,人們的“曾經想像”正變得觸手可及,6G科技也在突破實驗室的邊緣。

國內首個6G外場試驗網在昌平區開展建設,推動6G技術與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深度融合,6G外場測試環境支援具身智慧機器人、

啟動“創新中心+孵化公司”模式,推動學校科研團隊的成果加速産業化應用,並與央企及重點企業開展成果轉化,加速産品落地。

站在未來通信産業園頂樓,北京郵電大學校園的6G實驗室燈火通明,遠處機器人産業園的塔吊仍在旋轉。

當未來産業遇見昌平,答案很明確——用核心技術突破與場景開放,把未來産業“做深做廣做精”。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