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情就是命令!面對嚴峻汛情,東城區各街道、社區及相關單位迅速行動,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啟動應急響應,通過隱患排查、物資保障、應急搶險、暖心服務等舉措,織密防汛安全網,全力守護轄區居民平安。隨着本輪強降雨暫時結束,回顧風雨中的一個個瞬間,那些堅守的身影和溫暖的畫面更顯珍貴。
風雨中,社區養老服務持續運轉,為老人撐起“安全傘”。在新中街社區,養老服務管家小米冒雨護送空巢老人王兆君就醫,獲得老人連連點讚,成為基層暖心服務的縮影。面對汛情,區民政局迅速啟動養老服務機構一級應急響應,組織16家機構部署防汛工作,要求全面自查、備足應急物資,並與兩家大型機構建立轉接機制,確保遇險情“應轉盡轉、轉早轉安”。
風雨中,社區養老服務持續運轉,為老人撐起“安全傘”。在新中街社區,養老服務管家小米冒雨護送空巢老人王兆君就醫,獲得老人連連點讚,成為基層暖心服務的縮影。面對汛情,區民政局迅速啟動養老服務機構一級應急響應,組織16家機構部署防汛工作,要求全面自查、備足應急物資,並與兩家大型機構建立轉接機制,確保遇險情“應轉盡轉、轉早轉安”。
一幕幕及時高效的搶險場景也在東城衚同街巷上演。
7月28日21時,雨勢加劇,草廠東巷4號院與交北三條25號院房屋漏雨。京誠集團安定門房管公司搶修隊迅速趕到。隊員係着安全繩在濕滑屋頂覆蓋防水苫布,成功阻隔雨水。
據統計,安定門街道組織7支共141人的搶險隊伍,對93處風險點制定“一點一策”預案;派出8支檢查組對重點點位每2小時巡查一次,累計出動120人次,發現並整改隱患2處。街道還通過志願服務項目“甜葡萄時間銀行”發動居民參與排查,發現並解決雨箅堵塞等隱患30余處,保障了社區“微迴圈”暢通。
7月29日,崇外街道崇西社區東茶食157號發生院墻傾斜,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冒雨採取拆除院墻頂端磚石,減輕院墻承重等緊急排險措施,並協調國瑞地産迅速對此處危墻及破壞墻體的危樹開展排險修復作業,同時對附近區域用警戒線維護並安排社區物業人員加強巡視巡護。
樹木倒伏是汛期常見險情。箭廠衚同內,一棵高大槐樹嚴重傾斜,威脅鄰近的翰林書院鍋爐房。社區書記孫劍波發現險情後立即上報。搶險隊火速抵達,利用專業設備安全分段伐除、清運危樹。居民懸着的心終於落地,“頭頂的‘雷’拆了,風雨再大也能睡個安穩覺!”
7月29日,龍潭北裏社區一棵樹傾斜壓住宣傳欄和平房屋頂。社區第一時間設置警戒、移離車輛,搶險人員快速切割清運樹木,恢復道路暢通。在棗苑社區,一棵大樹倒伏,街道社區迅速響應,物業人員一小時內完成清理,道路恢復通行。隨後,社區聯合物業對小區樹木開展專項排查修剪,消除潛在風險。
在國子監街,環衛工人、街道和社區工作者合力撬起沉重鑄鐵雨箅,徹底清掏淤泥落葉;在和平裏社區值班室內,社工徹夜接聽居民電話,嗓音沙啞仍耐心解答……
風雨暫歇,保障未停。沾滿泥水的褲腿、熬得通紅的雙眼,展現着東城一線的責任擔當,在大雨中,為居民牢牢守護着平安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