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中國軍民,帶着滿腔的仇恨,搬起石頭,掄起大刀,砍向敵人……”“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背,刀在腰,熱血心狂潮,報國在今朝。”坐落在豐台區宛平城南面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以下簡稱“雕塑園”),裏面矗立着38尊柱形雕塑,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事件和場景內容分為“日寇侵凌”“奮起救亡”“抗日烽火”“正義必勝”四大部分。參觀者只要用手機掃描雕塑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看到雕塑的資訊展示,並且有視頻聲情並茂地講述抗戰故事,傳遞偉大抗戰精神。
199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警示國人勿忘歷史,呼喚人類永久和平,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修建雕塑園,並於同年7月7日在宛平城南舉行奠基儀式,2000年8月15日順利建成。雕塑園佔地20公頃,北倚宛平城墻,西臨盧溝橋,南望京港澳高速,是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3A級景區。
38尊雕塑以國歌為主題,以中國傳統碑林形式布陣,借鑒中國傳統雕塑形式創作,表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每尊雕塑直徑2米、高4.3米,用青銅鑄造,重6噸。雕塑園中心屹立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碑高15米、寬8米、厚6.6米,由巨大的花崗岩和壓碎的侵略者戰爭機器殘骸鑄銅雕塑組成,象徵着正義必勝,一切侵略者必將失敗。
“2014年,因修建地鐵16號線佔用雕塑園園區用地,為保證游客及施工安全,園區關閉。2023年年底,地鐵16號線通車,早在2023年8月15日,園區開始試運營。”盧溝橋文化發展中心負責人説,試運營期間建立了游客服務中心,更換了各類照明設施、休息座椅、垃圾桶等百餘套,並對景區內植物進行修剪養護。同時,根據游客的意見不斷改進和提升服務品質,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和游園體驗。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進一步提升抗戰主題片區核心區國家重大活動紀念地功能,盧溝橋文化發展中心對雕塑園及盧溝橋景區的廣播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在雕塑園及盧溝橋核心區域增設9塊標準化導覽標識牌,並對青銅雕塑進行清洗養護。另外,將38尊雕塑數字化展示,採用“一尊一碼”的智慧導覽模式。雕塑的視頻呈現來自盧溝橋小學的15名“小小講解員”,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對這項工作的熱情,讓雕塑背後的故事通過他們的講述得以生動呈現。
煥然一新的雕塑園於7月8日恢復開園。夏日炎炎,藍天白雲,步入雕塑園,舉目眺望,紀念碑巍然高聳,38尊青銅雕塑凝重悲壯,宛平城墻的彈痕銘刻苦難、見證發展。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抗戰的勝利,是河山光復,也是民族的洗禮。偉大的抗戰精神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