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繡花功夫”有效緩解停車難題

日期:2025-07-18 17:31    來源:東城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車輛數量不斷增加,城市空間“捉襟見肘”,停車問題成為居民出行的顧慮和城市管理的痛點。2025年以來,東城區聚焦核心區停車難題,通過挖潛新建停車設施、着力推進有償錯時共用、規範施劃道路停車位等方式,多措並舉增加停車設施供給,有效緩解了停車供需矛盾。

  盤活空間資源

  熱門景區停車更有序

  “現在去公園散步,再也不用繞路躲車。孩子們回來探望也有地方停車,方便多了!”居民王阿姨提起天壇公園周邊交通秩序的新變化連聲稱讚。

  天壇公園是全國著名旅游景點之一,周邊旅游交通、居民出行交織疊加,公園南門還緊鄰景泰小學。“由通學、通勤、通游因素引發的擁堵程度可想而知。”天壇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幹部高一凡説。

  2024年8月起,天壇街道集中對天壇公園南門區域進行重點治理,在前期調研過程中發現周邊老舊小區居民反映夜間停車需求較大,且周邊衚同道路空間狹窄、停車資源不足。

  為有效緩解居民停車難題、改善天壇公園南門周邊交通秩序,天壇街道將永定門東街東裏13號樓旁的一處騰退空地改建為停車場,於2025年4月正式投入運營。

  停車場內共有138個停車位,包含無障礙停車位、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其中68個車位為居民辦理了“居住停車認證”。充電樁均為快充,按照正常電費標準分時計價。

  除此之外,該停車場還提供親情優惠服務。“也就是相當於‘親情號’,比如説有的居民子女不在這裡住,但來看望老人時需要臨時停車,就可以提前登記、享受優惠臨停服務。”停車場運營負責人介紹道。

  破解“停車難”,體現着城市治理的精細化與現代化水準。區城管委停車管理科科長郭風林表示,2025年以來,區城管委與各街道深度剖析周邊區域居民出行需求,細化研判車輛出行與停放的潮汐特點,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區內待建、空閒、邊角空地等閒置空間資源,持續優化停車設施規劃與建設,目前已完成天壇西衚同、天壇南門東側、文匯中學南校區、聖京酒店、京誠百工坊、首開首院文化金融産業園、小街橋、悠勝美苑小區、香河園社區乙5號院等9處新建停車場設置。

  新增停車設施

  衚同居民停車更方便

  “車有所停”,既能有效緩解道路交通擁堵壓力,也能創造更為良好的城區居住環境。面對不同區域的停車需求,東城區積極實施分類治理,按“小型化、連鎖化、端口化”標準建設廣渠門南小街、東四十條等立體停車設施,並以“空間換空間”的方式解決綠景馨園和東四四條、五條等地居民停車難、停車亂問題,改善區域環境秩序。

  近日,東四街道在東四十條68號舉行立體停車場試運作啟動儀式,社區居民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時刻。“衚同停車難一直是大家頭疼的‘急難愁盼’問題,現在這個停車場建起來了,停車更方便、生活更舒心,真是實實在在為居民辦了件大好事。”居民代表金大鈞在發言中難掩激動。

  據了解,東四十條68號立體停車場佔地814平方米,為四層結構、五層停放自走式便民停車場,可提供100余個車位,東四四條、五條主衚同居民車輛已陸續進駐試停。停車場外立面根據主要大街風貌管控要求進行充分設計,配備防火分區、安全出口等標準消防系統,擬安裝20余套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明確提出到2035年核心區歷史文化街區逐步實現衚同不停車,以此為指引,東四街道持續推進東四六條、九條衚同不停車治理,配合‘國風靜巷’項目實現片區環境蝶變。”東四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東四十條68號立體停車場的啟用,是對這一戰略的持續深化落實,既滿足居民停車剛需,又為衚同“減負”。未來,東四街道將繼續在城市更新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讓每一條衚同都留住歷史記憶,讓每一位居民都感受到城市發展的溫度。

  數字管理賦能

  路側停車更規範

  機動車有序停放在停車位內,街道更顯寬闊整潔,這是在革新南路看到的一幕。2025年1月起,西革新里周邊區域實施了道路停車電子車位建設,在原有33個的基礎上新增了199個道路停車電子車位,進一步擴充了當地的停車資源。此外,區城管委還在革新北路、革新南路、革新西路和革新中路開展了道路居住停車認證工作,不僅讓西革新里周邊區域的停車秩序得到規範,也讓居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增設路內停車泊位,可緩解停車難題,但也給道路和交通承載能力帶來壓力。在增建電子車位的基礎上,東城區還在當地拓展了違停賦能功能,執法人員可以通過監控系統及時發現並處理違停車輛,強化對違停行為的監管力度,有效遏制了違停現象發生。

  數字化、智慧化管理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規範交通秩序的有效途徑。區城管委交通運作科科長高建東表示,接下來將與交通執法部門通力合作,持續優化全區道路停車工作。根據實際停車需求,持續推進道路停車電子收費和違停賦能建設,進一步提高車位的使用效能。同時,持續加強與周邊社區及商戶的溝通協調,廣泛收集各方的意見和建議,使停車管理更加規範。

  建成天壇西衚同等9處停車場、廣渠門南小街等2處立體停車設施,新增停車位886個、共用停車位1517個,同時完成道路停車電子收費三期建設及違停賦能,50條道路的1700個電子車位、1027個違停執法點位上線運作……一系列成果的背後,是東城區“部門聯動+精細管理”的生動實踐,也是“民需在哪,服務就延伸到哪”的初心堅守。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聚焦群眾身邊“關鍵小事”,用“繡花功夫”織密基層治理網路,讓道路更暢通、出行更安全、生活更舒心,讓城市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溫度,切實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