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統計的2025年全市大模型企業中標項目數量及金額雙雙領跑全國,其中,豐台區表現亮眼,以中工互聯、英視睿達、知學雲、凌雲恒創等為代表的企業累計斬獲17個項目,中標數量位居全市第二。
大模型賦能多領域 “智慧專家”上線提質增效
精通水務的超級大腦如何形成?AI技術如何推動污水處理行業的智慧化升級?傳統水務運維行業的弊端怎樣化解?由中核環保有限公司發起、中工互聯(北京)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功中標的“同方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水務AI大模型的構建與污水處理廠的應用項目(污水廠廠長AI助手)”給出了答案。
污水處理作為智慧水務的一個核心研究領域,當前正走向生産智慧化、工藝裝備化、設備整合化、監測數據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智慧化發展道路,而傳統水務運維行業依然存在污染物去除效率預測精度較低、污水處理運營成本較高、突發問題處理不科學、過度依賴管理人員經驗等問題。該項目以大模型技術賦能污水處理為抓手,打造了一個水務管理的“AI智慧專家”,構建“1+3+1+N”架構體系,為污水處理廠提供高效、靈活的水務AI大模型平臺及應用解決方案。
據了解,該水務AI大模型應用將水處理經驗技術與人工智慧相結合,對污水處理廠污水池、水質化驗分析、藥劑投放資訊等進行採集,採用“預測大模型+定制管控系統”,建立基於預測大模型水處理精準管控,實現水質智慧分析、耗材管控等集中管理。同時,可以結合實時感測器數據,預測水處理設備的潛在故障,診斷運作不合理的應用,水務智慧體參與的監控預警還可以24小時進行監控,做到更及時的事故預警發現,避免更多的嚴重生産事故,極大地保障生産的穩定可靠。
“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大模型技術來實現水務行業的智慧升級和産業革新。大模型可以收集並學習海量水質、供水管網等領域數據,實現水務系統的智慧監測、運作優化、故障預測等。這將顯著提升水務系統的經濟性、自動化水準和管理效率,促進産業升級,實現降本增效。”中工互聯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走進北京英視睿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示中心,巨大的電子屏上實時顯示着豐台區河流水質監測數據。“傳統監測只能告訴你水質是否超標,而我們的系統能分析出污染來源和擴散趨勢。”英視睿達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除中工互聯外,同樣中標水務相關項目的英視睿達依託海量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自研生態環境大模型智慧引擎,支援超過1000種生態環境問答場景、可一鍵生成超20種專屬分析圖表和專業報告,在環境監測、數據分析、政策建議及提升環境監管效率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我們利用區內已經搭建的高密度水質自動監測網路,融合衛星遙感、氣象水文、底泥檢測、視頻監控等數據,採用基於大模型的智慧分析手段,對豐台區15條重點河流的地表水環境品質、污染物等數據開展關聯分析、綜合研判,結合水質監測設備的報警資訊開展溯源,為監察執法提供方向,充分釋放了監測數據價值。”英視睿達相關負責人説。
此外,知學雲(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標的“人工智慧-AIGC應用實戰課程”項目則聚焦於提供基於AI的數智化學習解決方案,將AI與教育培訓深度融合,推出AI助力的無人監考智慧巡查平臺——“智慧巡考”平臺,以“全面感知、精準分析、有效干預”為核心理念,通過AI技術手段實現了從考生入場到考試結束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
“技術+市場”雙輪驅動 打造豐臺人工智慧産業高地
近年來,豐台區積極培育人工智慧産業,涌現了包含數慧時空、中工互聯、南威軟體、數盾資訊、英視睿達、圓心科技、值得買等150余家人工智慧企業,基本覆蓋數據服務、演算法模型、算力服務、智慧終端等人工智慧産業鏈核心環節。2024年産業營收超170億元,各項垂類應用大模型約20項,覆蓋了工業製造、交通、醫療、科研等多個領域,推動行業智慧化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豐台區企業中標項目從應用領域來看覆蓋多個前沿領域,包括演算法研發、工業智慧控制系統、硬體支援以及智慧水務治理等,展現出強勁的技術實力和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據悉,作為專注於工業大模型與工業軟體産品研發及創新應用的企業,中工互聯於2023年6月成功推出了中國首個工業大模型——智工·工業大模型,並經過不斷迭代,現已升級至5.0版,為各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入圍北京市機器人應用場景的北京驊遠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打造“機器人+醫療”用於樓宇內的物資配送服務,在試點醫院3個月的試用期內運作穩定,未出現重大故障或事故,平均單次配送時間縮短至人工配送的50%,顯著提升了醫療物資流轉效率;北京八月瓜科技有限公司深度融合AI技術與專利數據資源,自主打造的“創新大腦”平臺已整合全球178國2億+專利資訊,成為科技服務由“人力驅動”向“智慧驅動”深層轉型的探索……這些企業在工業大模型、機器人應用、AI賦能科技服務等領域的創新實踐,共同勾勒出豐台區人工智慧産業在技術突破與場景落地中蓬勃發展的生動圖景,為區域乃至更廣範圍的産業智慧化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根據客流走向標注智慧引導機器人潛在部署點、結合客流高峰時段監控數據設計機器人輔助搬運的響應觸發機制、利用鐳射測距儀測量地面平整度模擬投放安防巡檢機器人……區科信局相關負責人曾組織驊遠科技前往豐臺站進行機器人應用場景開放調研,推動豐臺站辦機器人試點工作,積極完善“機器人+”應用體系。
“我們在推進應用場景開放的同時積極做好企業對接工作。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太、裝備製造、文旅、花卉物流等傳統産業領域以及教育、醫療、金融、養老、政務等民生服務領域積極拓展人工智慧大模型應用場景,針對企業需求開展精準對接。”區科信局相關負責人説道。
未來,區科信局將立足豐臺産業基礎及區域發展優勢,搶抓産業發展機遇,聚焦垂類應用模型演算法研究,積極推進“人工智慧+”行動,打造具有豐臺特色的人工智慧産業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