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參觀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並舉辦交流研討會 區領導強調守護文化根脈 奮力建設彰顯千年文脈的現代化副中心

日期:2025-07-15 11:27    來源:通州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2025年7月14日上午,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到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參觀並舉辦交流研討會,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重要論述,研究進一步做好大運河文化帶遺産保護傳承工作。區委書記孟景偉強調,歷史文化遺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用心用情推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努力讓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綻放時代光彩,為副中心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大文化力量。區委副書記、區長鄭皓,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趙玉影,區政協主席張德啟參加。

路縣故城遺址是通州目前唯一的秦漢城址,獲評“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它的發現將通州的建城史向前推進了兩千多年,為具體展現中華文明史、北京地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實證。

在講解員的隨行講解下,區領導參觀了遺址展廳、基本陳列展廳,在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頁頁詳實的史料前,近距離感受副中心綿延不斷、豐富燦爛的歷史文化底蘊。

參觀學習後,孟景偉主持召開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交流研討會,張德啟、侯健美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重要論述,結合參觀學習體會,作交流發言。

孟景偉強調,要知所從來,在珍視敬畏中堅定文化自信。總書記指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要求“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通州作為千年大運河北首,歷史文化悠久,文物遺産豐富。要提高思想認識,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各類歷史文化遺産,守正創新、綜合施策,守住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讓深厚的文化自信日滋月益、生生不已。要加強文物保護,壓緊壓實“四方責任”,加大保護政策和資金支援力度,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和激勵機制,推動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要注重研究闡釋,深化與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博機構的合作交流,不斷提升副中心歷史文化內涵的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準,進一步延續城市文脈,講好副中心故事。

孟景偉強調,要明所將往,在精心保護中更好傳承發展。要健全機制鞏固成果,全面梳理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形成常態長效機制,確保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各項工作協調推進,進一步擦亮大運河這張“金名片”。要持續夯實生態基底,全面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實施大運河兩岸綠化彩化提升工程,打造高品質運河生態景觀。要堅持在發展中傳承,精心做好運河周邊歷史古跡整體風貌保護,鼓勵更多大運河題材的文化藝術品創作,着力打造“可觸摸、可體驗、可帶走”的運河文化IP,讓千年文脈不斷煥發新生機。

孟景偉強調,要盡所能為,在合理利用中推動守正創新。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我們要堅持市場和政府協同發力,以“運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為牽引,推動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要堅持供給和需求兩端促進,精益求精辦好“運河有戲”演出季、“運河上的通州”文博季等活動,加快實現從“走馬觀花看通州”向“深度暢游副中心”的轉變。要堅持企業和場景共同支撐,以“文化+”新業態為發力點,加強與專業機構合作開發,加力推進公園活化利用等重點工作,積極探索發展“票根經濟”,營造更多的文旅體商農融合消費新場景,最大程度挖掘文化消費潛力。

區領導李先俠、吳孔安、秦濤、賴毅斌、董麗獻、盧慶雷、董明慧、韓松、林正航、鄒海濤參加。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