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北京市“兩區”建設五周年新聞發佈會——自貿試驗區專場舉行,順義區政府副區長周鑫介紹北京自貿試驗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順義組團五年來的發展成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順義組團圍繞首都國際機場周邊規劃佈局,面積達到28.5平方公里,在北京自貿試驗區7個組團中面積最大,具有空港特色突出、高端産業集聚、港産城融合發展的區域特點。順義區圍繞“兩區”建設打頭陣的目標,致力於打造開放層次更高、輻射作用更強的改革開放新高地,取得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開放的階段性成果。自2020年9月啟動“兩區”建設以來,順義組團已累計入庫“兩區”項目2180個,排名全市第一。
一批引領性創新成果落地
順義組團在試點放寬外商投資市場准入限制、促進貿易與投資便利化、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已完成200余項“兩區”重點任務,探索形成了16項“兩區”突破性政策和模式創新;充分發揮順義組團內天竺綜保區的保稅功能優勢,實現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保稅+消費升級”、跨境電商銷售醫藥産品等多項含金量高且惠及民生的全國首創試點政策落地,讓全市乃至全國人民享受到北京自貿試驗區政策和制度創新帶來的紅利。
高品質推進項目落地
五年來,順義組團統籌提升經濟規模與品質,優質産業提質升級。在金融領域,順義組團聚集各類金融機構300余家,涵蓋銀行、證券、保險、擔保、保理和基金等多種業態,安聯保險、匯豐等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在此佈局,逐步形成了金融産業集聚效應,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能;在商務會展領域,首都國際會展中心於2025年投入運營,成為北京單體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術最先進的綜合型會展場館,順義區將聯動新國展一二期場館,打造“順義會展”品牌;在航空服務領域,北京航空發動機維修項目進展順利,計劃於2026年投入運營,屆時將進一步帶動航空高級別維修、高端製造、航空服務及科技研發等産業資源集聚。
自全市“兩區”建設啟動以來,順義組團已累計入庫“兩區”項目2180個,在全市7個組團中排名第一;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和總營收均增長約60%,實際利用外資、外貿進出口總額均增長約50%。
打造特色園區,功能平臺集聚成勢
首都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構建完整航空服務産業鏈條,形成了航空運輸、機場運營、飛機維修、航材貿易全鏈條産業集群,國際航協北亞辦事處、星空聯盟區域辦事處等國際航空組織相繼入駐,駐區航空服務企業400余家,定期航班航線數量700余條,綜合競爭力保持全國前列。2024年,園區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515億元,較2020年增長52.9%,經濟總量在全國17個臨空示範區中排名第二。
天竺綜保區建設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成效顯現,2024年園區的罕見病藥品進口達37種,同比增長95%,進口貨值217.5億元,同比增長37.7%,進口規模佔全國罕見病藥品進口的4成以上。在2024年公佈的全國150個綜合保稅區績效評估中,天竺綜保區位列第二。
中德産業園深入開展國別特色的開放探索,是全國唯一以“經濟技術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對德合作園區,已連續舉辦中德(歐)隱形冠軍論壇;園區已集聚了賓士、寶馬、博世、威樂等優質德企120余家,年産業規模400億元,逐步構建成為中德中歐經濟技術雙嚮往來與創新合作的重要平臺。
下一步,順義組團將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準,圍繞航空服務、醫藥健康、商務會展等優勢産業開展全鏈條政策創新,同時持續推動智慧口岸建設,強化“便利自貿”品牌塑造,積極打造國際化服務環境,為全市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助力國家提升對外開放水準貢獻“順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