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朝陽區資訊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合計GDP佔比達25.6%,較去年1-4季度提升1.9個百分點;人工智慧領域集聚産業鏈企業近700家,形成從數據、算力、模型、智慧體工具平臺到應用場景的全鏈條服務能力;元宇宙、數字醫療、光電子等未來産業蓬勃發展,20余個高品質特色園區相繼落地……一組組亮眼數據,折射出朝陽區全力建設數字經濟核心區,積極構建數字經濟産業集群,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堅實步伐。
近年來,朝陽區瞄準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前沿,全力構建國際數據要素流通高地。位於酒仙橋的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已部署超過1000P高性能混元算力,建成首個國産算力場景驗證平臺,以“算力+生態”模式打造“AI工廠”,為人工智慧産業發展提供堅實底座。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朝陽區率先開展北京數據系列標準貫標行動,落地國家級材料可信數據空間和全國首個汽車可信數據空間,並加速推進醫療健康行業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建立朝陽數據要素綜合服務中心,支援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累計打造高品質數據集300余個,進一步完善數據要素市場服務生態體系,助力數據要素價值釋放。
依託朝陽區豐富的商業、文旅、醫療等場景資源,朝陽區開創性探索“應用場景+”發展路徑,推動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各類應用場景相結合。在醫療健康領域,整合27家三級醫院、5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資源,圍繞肝病、皮膚、腫瘤等六大專病協同項目,打造一批數字醫療應用場景示範案例。在商業消費領域,推動AI技術與實體商業深度融合,SKP、三里屯等商圈智慧化改造成效顯著。同時,朝陽還與高校共建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北京理工大學朝陽科技園,打造朝陽北部科技創新發展帶,探索建設朝陽區産業技術轉化院,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産業化”的跨越發展,打通科研成果産業化“最後一公里”。
為助力企業更好發展,朝陽區啟動“雨燕行動”,在1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科技服務站點,落地香港理工大學創意科技創新中心,共建京港、中新兩個網際網路3.0創新孵化中心,構建支援境外企業落地和本地企業出海的雙向服務體系。打造科技金融服務矩陣,集聚220余家優質金融機構,完成首批8個科技園區試點,實現投、貸、債、保、擔和財、稅、法等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務資源的有序供給。面對産業升級空間需求,朝陽區創新土地供給模式,以城市更新推動存量空間提質增效,朝陽園北區釋放290萬平方米優質産業空間,為未來産業預留發展載體。20余個特色産業園區的專業化運營,形成“一樓一産業”的集聚發展格局,元宇宙、數字醫療等新興領域企業實現“拎包入駐”。
從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到應用場景創新,從科技成果轉化到産業空間再造,朝陽區積極推進數字經濟全鏈條發展。未來,朝陽區還將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京蒙協同算力集群,深化算力合作夥伴計劃,形成跨區域、跨架構算力協同服務體系。加速推動全域全場景人工智慧創新應用落地,以“技術+場景”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為首都數字經濟發展貢獻更多“朝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