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上午,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到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參觀“延安十三年與中國式現代化”展覽並舉辦交流研討會,進一步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區委書記孟景偉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延安精神的重要論述,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敢想敢幹、攻堅克難,拿出更多副中心經驗,力爭在更多領域、更大範圍做出特色、形成標桿,以實際行動回答好市委“二十年之問”。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朱信凱,區委副書記、區長鄭皓,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趙玉影,區政協主席張德啟參加有關活動。
從1935年到達陜北至1948年離開,中共中央在延安地區領導中國革命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轉折,扭轉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延安十三年與中國式現代化”展覽立足於紮實的學術研究,廣泛收集歷史圖片與革命文物,從延安十三年與創造現代化根本社會條件、延安十三年與鍛造中國式現代化領導力量、延安十三年與孕育中國式現代化核心要素、延安十三年與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成功道路、以高等教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五個部分展現了延安十三年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豐富的歷史圖片與革命文物“講述”着延安十三年的故事。孟景偉、鄭皓在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實物、檔案資料前駐足,認真觀看、深刻思考、用心體會,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課。
參觀學習後,孟景偉主持召開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交流研討會,賴毅斌、董麗獻、盧慶雷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和工作實際作了交流發言。
孟景偉在交流研討時説,要深刻領會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人民大學創辦於延安,隨黨和國家發展幾易校址,如今紮根副中心辦學興教,始終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這正是延安精神的生動體現,也是延安精神在副中心傳承的重要載體。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延安精神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加快推進副中心高品質發展。
孟景偉要求,要全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和科學內涵。延安十三年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之間具有高度的歷史契合性,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歷史前提,鍛造了領導力量,提供了核心要素,探索了前進道路。我們要堅定歷史自信、保持戰略定力,從延安十三年中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密碼,守正創新、善作善成,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孟景偉強調,要踐行延安精神,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樣板。市委向我們提出“二十年之問”,賦予副中心“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樣板”的重大使命。作為城市樣板首要的是經濟活躍、品質卓越,這就要求我們要持續保持千億固投規模,以“三大工程”為抓手,讓營商環境更加優化、産業能級不斷提升,加快成為首都發展新的增長極。面對當前數字浪潮,城市發展應當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數智賦能,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數字化轉型,大力建設智慧城市,努力實現數字優政、數字興業、數字惠民。要以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堅定綠色發展理念,讓綠色動能更加強勁、綠色福祉更加普惠充實。副中心承擔着建設新型城鎮化示範區的使命,要聚焦産城一體、城鄉協調,引導優質要素向鄉村流動,實現城鄉共榮、一體發展。
孟景偉強調,打造城市發展樣板,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要朝着共建共治、樂活樂享努力,持續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全力打造“近悅遠來、心嚮往之”的和諧宜居之城。副中心要走好增減相適、協同共進的城市發展樣板之路,進一步強化與中心城區聯動發展、與雄安新區對接合作、與北三縣等周邊地區協同協作,真正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排頭兵”。
區領導侯健美、吳孔安、王翔宇、秦濤、韓松、林正航、侯振興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