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寫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九周年之際

日期:2025-05-27 14:19    來源:通州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2016年5月27日,中央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由此開啟城市副中心建設發展的宏偉新篇。

當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處於高品質發展的關鍵階段,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攻堅階段,逆水行舟的奮發競進階段,呼喚每一位奮鬥者鉚足幹勁、奮勇爭先,久久為功,全力以赴。

9年實踐,使我們錨定了目標,把握高品質發展的“時”與“勢”,“穩”與“進”,“根”與“本”。京津冀創新發展論壇今天隆重開啟,將是再一次要求我們要大力促進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更有突破、更見成效,準確把握建設發展節奏,推動副中心建設邁入“立長遠、強動能、全面上臺階”的新階段,將是提醒我們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高水準做好城市建設管理工作,提高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將是鼓勵我們奮發有為進一步提升煙火氣,建設“近悅遠來、心嚮往之”的和諧宜居之城。

向未來,大道如砥,大勢如潮。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幹,歷史不會辜負奮進者,時間終會回饋追夢人。

站在城市副中心設立九周年的節點回望,三大工程如同三棱鏡,折射出副中心的發展哲學。在空間維度,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向下紮根,以地下上百萬平方米的超級工程重構京津冀交通格局;張家灣車輛段綜合利用供地項目向上生長,王府井奧萊、諾嵐酒店、汀雲小鎮合力創造立體城市範本;平谷線橫向穿越,用軌道交通打破區域壁壘。它們還是協同發展的載體,交通樞紐織密京津冀交通網,王府井奧萊“首店經濟”激活消費潛力,平谷線“跨省通勤”重塑生活方式。

建設者們持續攻堅,陽光即將照亮樞紐工程的地下綜合空間,王府井奧萊的水幕穹頂將帶來光影序曲,平谷線列車將上演從燕郊到副中心的9分鐘跨省奇跡,“未來藍圖”正加速轉化為“現實圖景”。

九載蝶變,久久為功。一座“地上有景、地下有網、空中有廊”的未來之城加速崛起,它以交通為骨、以商業為脈、以協同為魂,在京津冀的版圖上,副中心必將向未來遞交出自己的嶄新答卷。

(一)

在東六環畔,一片鋼鐵森林正從地平線上崛起。這裡正是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的施工現場。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掠過“京帆”屋蓋的鋼結構,一面面主帆與副帆在晨霧中的舒展之姿如鯤鵬展翅,上百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內,眾多建設者正用智慧和汗水編織着未來的交通網路。

“京帆”屋蓋的建設堪稱建築奇跡。雙層共構的鋼結構上,ETFE膜材料如水晶般剔透,既承載着“揚帆起航”的美好寓意,又以綠色節能技術降低碳排。當陽光透過一塊塊菱形膜材灑落到地下候車廳,未來人們將在光影交錯中感受到副中心的開放與包容。這裡不僅是一座交通樞紐,更是一處城市客廳。今後旅客出站即可漫步於花園綠道,讓通勤成為一場穿越風景的旅行。

在地下深處,來自北京建工項目部的生産經理周曉忠,正將他的目光望向T1汽車坡道的洞壁。這個寬15米、高7.5米的“地下長廊”,上方緊貼着一條1.2米寬的老舊污水管線,頭頂更是車水馬龍的六環西側路。面對該如何開挖的難題,建設者們果斷地將斷面拆解為六個導洞,上下各三層,如外科手術般逐層剝離。他們先挖1號導洞並形成閉環,再依次開挖2號、3號、4號、5號、6號導洞。

當樞紐的T1、T2汽車坡道暗挖工程基本完成,周曉忠站在率先對社會開通的六環西側路上,看著往來的車流,不禁想起路床水穩層兩層連鋪的大膽創新。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圖紙、開到凌晨的技術論證會,最終化作車輛駛過的平穩轟鳴。如今,一支支“地下鐵軍”正以“京帆”為旗,在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中繼續忙碌着,向着這座亞洲最大地下交通樞紐項目有望在2025年分階段投入運作的目標全速衝刺。

就在2025年年初,樞紐地下二層一部分初步完成裝修的“樣板間”也已經率先亮相。這裡的白色吊燈與裝飾板勾勒出現代美學,“商務候車室”“檢票口”等標識預示着即將到來的便捷服務。更令人驚嘆的是其“天井”的設計,一個個採光井將自然光順利引入地下深處的站臺層,即便最深層的軌道也能沐浴到陽光。地下深處將整合2條城際鐵路、4條軌道交通、1條市郊鐵路、10余條公交接駁線路等,15分鐘直達首都機場、35分鐘抵達大興機場和河北唐山、1小時到達雄安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的時刻表,正在加速變成觸手可及的現實。

未來從雄安新區駛來的列車,將在這裡與副中心的脈動無縫對接。這座“站城融合”的超級工程,不僅是交通節點,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心臟——1小時通勤圈將重塑區域版圖,讓副中心成為輻射千萬人口的活力原點。

(二)

環球影城北側是建築面積達16.5萬平方米的北京最大奧特萊斯購物中心,三座巨型穹頂已拔地而起。1號穹頂的“飛碟”造型初露鋒芒,玻璃幕墻在陽光下折射出科幻感,後期還會有絲帶狀的環繞螢幕順着柱身蜿蜒向上,最終呈現出自下而上的“綻放”姿態。未來,這裡將成為俯瞰環球影城哈利·波特魔法城堡的絕佳觀景臺。

2號穹頂的橢圓漏斗結構內,一層層鋼結構相互“編織”收攏,匯聚到中心。今後市民穿過安裝了扶梯的大廳,就能看到陽光從2號穹頂灑下。而無數條鋼絲即將在此織就水幕奇觀,當水流從高空傾瀉而下,光影與水色將在穹頂下譜寫出夢幻樂章。

繼續向前,就來到了3號穹頂下方。這裡的露天看臺預留了無限可能,使它有望成為三座穹頂中最“奪目”的一個。3號穹頂作為室外露天的屋面看臺,當弧形幕布升起時,這裡將化身為“星空影院”,讓大家的購物之旅升級為一次沉浸式體驗。

飛碟、水幕、屋面看臺,要將這些科技元素融入建築當中,難度可不小。不僅如此,建設者們還正在與時間賽跑,裸眼3D大屏未來將成為副中心與世界對話的窗口。今後當這塊裸眼3D大屏亮起,與環球影城的霓虹交相輝映,這裡將成為京津冀的“消費磁石”。據預計,這裡每日將擁有數萬人次的客流,實現“購物-游樂-休憩”的無縫切換。

不遠處,一座“空中花園”將為大家帶來旅居新範式。諾嵐酒店的玻璃幕墻倒映着藍天白雲,未來酒店的每一層都將生長着綠植花簇。頂層的“玻璃盒子”裏,無邊泳池即將懸浮於空中,一側是環球影城的煙火璀璨,另一側是張家灣古鎮的水墨畫卷。游客們入住後,落地窗將框住不同的風景,晨起可觀運河晨光,入夜能賞城市星空,這座“空中花園”將讓每位住客都能詩意棲居。

緊鄰的汀雲小鎮,70余棟以灰白色休閒風為主基調的小樓已排列成行。這裡不是傳統的商業街區,而是融合了科技與人文的“微度假生態圈”。科學探索館的VR設備將帶領孩子們穿越時空,livehouse的舞臺正在等待新銳樂隊的首演,湯泉中心未來的氤氳水汽將洗去旅人的疲憊……當暮色降臨,小鎮的路上綵燈閃爍,民宿的窗口飄出咖啡香,一幅“白天逛奧萊、夜晚宿小鎮”的文旅新圖景徐徐展開。

軌道交通讓市民的生活與城市功能無縫銜接。為克服工期緊、任務重以及施工現場條件複雜等難題,勤勞智慧的建設者們不斷完善改進施工方案,不斷刷新項目建設“進度條”。不久後,人們從四面八方乘坐多條地鐵線路,在地鐵花莊站下車即可到達,暢享獨屬於這裡的松弛與歡樂。

待項目建成後,這裡將成為串聯起環球影城與張家灣古鎮等副中心文旅特色的新紐帶,在為區域內居民提供娛樂休閒新選擇的同時,進一步成為吸引京津冀乃至全國游客的文旅“金名片”。

(三)

在大運河的地下,“基石一號”盾構機如鋼鐵巨龍般穿行。這臺直徑8米的龐然大物,其搭載的自主控制、智慧監測、遠端操控等功能,實現了盾構的智慧化掘進。當它穿越地底時,運用大數據、先進控制、人工智慧等技術,啟用盾構智慧保壓系統、刀具磨損與刀溫實時檢測系統、盾尾間隙實時檢測系統等智慧技術,讓施工團隊如同擁有“地下透視眼”。

在隧道內,其盾構自主掘進系統通過智慧化一鍵啟動模組,可減少操作手對各項系統逐項啟動的操作,避免因誤操作導致的設備故障。這種一鍵掘進還能解決司機在掘進啟動與停止間的繁瑣操作,實現刀盤正反轉自主決策、定速啟動,而模組化控制系統更是實現了即插即用。

面對各種地層的挑戰,盾構自動糾偏系統可以採集盾構機姿態與軸線狀態,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自動控制各分區推進壓力,實現自動糾偏功能,更精準指導參數的修正。該系統的決策自適應更新已可以實時適應工況變化,客觀預判性控制實現盾構運動狀態穩定,高度實時性感知能保證糾偏並控制精度。

與此同時,盾構智慧保壓系統能夠對比當前土壓與期望土壓,採用人工智慧演算法,自適應控制螺機實時轉速,實現土壓動態自平衡。“這可以有效預防地表沉降與隆起,也是安全平穩糾偏掘進的前提保障。”相關負責人説,這種智慧化掘進的盾構技術,讓施工效率大幅提升,助力工程以“加速度”向貫通節點衝刺。

在政務中心東站的換乘大廳裏,未來的M102線地鐵會在這裡與22號線交匯,兩條地鐵線路的站臺會在地下呈現為L字結構,其中M102線地鐵會下穿平谷線,乘客將可在此無縫換乘,這種“立體換乘”設計,讓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與運河商務區實現“時空折疊”。站在兆善大街的地面,很難想像就在自己腳下,鋼鐵脈絡即將以高速輸送城市活力。

當平谷線通車在即,一組數據將會改寫京津冀的時空概念:從副中心到北三縣9分鐘、到平谷區約半小時、到雄安新區只需1小時。這條超過81公里的軌道工程,如同金色絲線,將CBD的繁華、副中心的活力、北三縣的煙火氣、平谷的田園風光串聯成一條璀璨珠鏈。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