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空間規模:提供超20萬平方米高品質産業空間;整合5大園區。
運營模式創新:“雙基金”模式賦能智慧園區;“先豐港”政務服務,設立服務站,優化流程,提供資金支援;“城市更新+産業煥新”,老舊廠房改造為LOFT科創園。
京雄聯動優勢:10號線連接草橋站R1線,直連雄安新區,形成産業協同廊道;緊鄰豐臺站、北京西站,交通樞紐優勢顯著。
通過城市更新和升級改造,將老舊廠房再利用;以“村AI+”邀請賽助力,激發新質生産力新動能;提供超20萬平方米高品質産業空間,打造青年創新創業核心區……5月15日,“遇見豐臺·眾匯京彩”——北京10號線“青創村”創新發佈在玉泉營街道紀家廟雙創産業園舉辦。從發佈會上獲悉,豐台區積極打造北京—雄安人才科創走廊先行示範區,加快京津冀人才協同發展,通過政策支援、政務服務、資金扶持、場景賦能、人才保障等多方面措施,打造站城融合創新生態圈,推動創新創業與城市更新有機融合,書寫“城市與青年共成長”的嶄新篇章。
提供超20萬平方米高品質産業空間
整合資源打造青年創業核心區
近年來,玉泉營街道瞄準青年創新創業群體,通過“城市更新+産業煥新”雙輪驅動,整合紀家廟雙創産業園、10號線創意公園、花鄉青旅科創園、紀家廟159號、天恒體育文化園等多個園區,釋放超20萬平方米高品質産業空間,統籌建設北京10號線“青創村”,形成“一村多園”的産業佈局,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青年創新創業生態圈。
作為京雄協同發展的重要節點,北京10號線“青創村”在紀家廟村落地成長,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社群生態。這裡不僅緊鄰豐臺站、北京西站等交通樞紐,區域內更是城市公路網和公共交通幹線發達。作為北京“最繁忙”的地鐵線路之一,10號線連接草橋站的R1線與雄安新區實現軌道交通直連,形成産業協同廊道;同時又串聯起麗澤、中關村、國貿以及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助力京雄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與深度融合,為京雄兩地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服務支撐。這也正是“青創村”得名的由來:一座紮根村落、專注青年創新創業的活力中心。
為了更好地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玉泉營街道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吸引各類企業落戶。通過“服務管家+服務包”機制,走訪企業超1600家,借助“村AI+”科技賽事等創新模式,推動3個優質項目落地,為區域注入AI新動能。
在資源整合方面,積極聯動“青創村”入駐企業穀倉智慧硬體孵化器,建設特色政務服務“先豐港”,形成企業與街道的“雙向賦能”。在玉泉營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先豐港”服務站,施行一港多站建設,鋪設政務服務網路,不斷優化政務服務體系,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協調投資機構、金融機構,通過房租減免、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為“青創村”的創新型企業和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支援;吸引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入駐“青創村”,提供住房、教育、醫療等配套服務。
在政策的支撐下,玉泉營街道更是以北京10號線“青創村”蓬勃發展為動力,不斷推動轄區招商引資,優質企業紛紛落戶街道。2025年前4個月,街道凈增企業1692戶,留區稅收同比增長24.3%。
“一村多園”開放連結協同共生
讓創新生態更具生命力
“這是我們在國內頭部鋼鐵企業落地的一款國際首創産品,機器替代人進行作業,消除傳統冶金的重大安全隱患。”紀家廟雙創産業園園區企業北京瓦特曼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崔靜現場向大家展示鋼包熱修無人化機器人集群的應用情況。據悉,瓦特曼是一家聚焦以“AI+機器人”應用賦能國家基礎工業産業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研發出多款拳頭級明星産品。
崔靜説,之所以能取得這些成果,是因為園區為企業提供全周期服務,讓企業能夠專注於核心業務的拓展。
瓦特曼所在的紀家廟雙創産業園由20世紀80年代舊廠房改造而成,功能配套體系涵蓋辦公、生活、文化、交通、産業孵化等多個維度,園內成立“新動豐臺”賦能中心,為企業提供精準、專業的服務,以“工業遺存+現代LOFT”為特色,吸引超100家企業入駐,其中“瞪羚”企業1家、國高新企業12家、專精特新企業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
“作為專業的産業園區投資運營企業,我們以‘産業園建設基金’和‘産業創投基金’雙基金創新模式,為智慧園區服務注入強勁動能。”活動現場,花鄉青旅科創園負責人介紹了園區特色亮點,作為中國青旅集團旗下城市産業園運營板塊的關鍵組成部分,該園區採用“雙基金+智慧園區”模式運營,“産業園建設基金”聚焦城市更新、不良資産盤活及城市産業園建設。“産業創投基金”主要投資國內領先産業基金、創新科技企業、契合地區産業方向的企業、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及極具潛力的創新型企業,以此構建多元産業生態,已吸引小米穀倉智慧硬體孵化器、北京慧儲科技有限公司等眾多優秀企業入駐。其中,穀倉孵化器以打造爆品、孵化品類冠軍為目標,配備共用實驗室,包括電子電路實驗室、快速成型實驗室、裝配實驗室、測試實驗室、CNC加工實驗室等,免費提供給入孵企業使用。目前已經有106家高新技術企業,3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家專精特新企業,8家企業已經上市。
10號線創意公園作為由豐台區老舊廠房改造的文化科技創意園區新名片,旨在打造集創意辦公、主題孵化器、體驗式商業和文化藝術公共空間為一體的城市資源潮流陣地和文化創意解壓公園。園區形成“創意孵化+成果轉化+商業變現”的可持續鏈條,打造出“普嫻”普洱茶等特色IP周邊産品,入駐豐臺鐵路、北京鴻途鴻運科技有限公司等優質企業80余家,未來將以情景化的公共空間與沉浸式的商辦空間深度融合,打造區域産業聚集和前沿示範場景。
“一村多園”以點帶線、以線連面,形成了全域創新的良好生態系統。比如,紀家廟雙創産業園以“全要素孵化+全周期培育”為核心運營理念,專注扶持初創及成長型企業;10號線創意公園聚焦成熟期企業定制化需求,打造專業化産業承載平臺;花鄉青旅科創園依託穀倉智慧硬體孵化器行業領先優勢,構建覆蓋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形成梯度互補、錯位發展的産業服務矩陣。
“園區之間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協同共生,為園區、企業的未來發展深度賦能。”紀家廟雙創産業園董事長唐西京現場表示。
建設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特色産業園區
構建産城融合生態體系
北京10號線“青創村”所在的紀家廟區域,作為京雄協同發展的重要節點,不僅緊鄰豐臺站、北京西站等交通樞紐,更通過10號線連接草橋站的R1線與雄安新區實現軌道交通直連,形成産業協同廊道,為京雄兩地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服務支撐,助力京雄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與深度融合。
據了解,豐台區突出産城融合生態圈建設,鼓勵街鎮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産業、居住、生活、公共服務等街區組團,與重點功能區實現功能互補、分工協作、錯位發展,謀劃佈局天壇智慧醫工産業園、石榴中心文化創意産業園等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産業園區、創業社區,發展動能更加強勁。2024年,豐台區國高新企業達3643家。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3家,同比增長44%;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家,同比增長24.1%。
從政策支援到産業落地,從空間優化到人才培育,豐台區正以系統性思維推動科技創新生態建設。通過強化金融服務支撐,精準對接資源,打造全方位的雙創服務體系,構建全鏈條雙創生態體系;通過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從個體突破向集體創新升級,賦能企業人才成長與協同發展;通過創新雙創社群運營模式,完善青年服務保障與社群建設;通過拆違整治、空間優化和政策配套,完善園區環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