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擘畫科教新篇,雁棲湖畔匯聚創新動能。4月28日,“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教育助力懷柔科學城(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工作啟動會在金隅興發科技園舉行。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於英傑,市政協副主席、懷柔區委書記、懷柔科學城黨工委書記郭延紅,菲爾茲獎得主、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院長丘成桐,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中心主任、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首席科學家程和平,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李軍鋒,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李奕,懷柔區委副書記、區長、懷柔科學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梁爽,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莫劍彬出席。
於英傑在講話中指出,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是實現2035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目標的核心任務,更是推進首都新時代發展的應有之義。要乘勢而上、應勢而為,打造高校與懷柔科學城融合發展的新樣板。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服務國家戰略的重大使命,充分發揮高校資源人才優勢,進一步激發懷柔科學城發展新動能。要深化聯合科研,奮力開創校城融合新格局,探索校城一體科研模式,力爭形成更多原創性科技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難題。要加快成果轉化,激活新質生産力的“創新引擎”,瞄準未來産業發展趨勢,統籌前瞻佈局一批重大科研項目,打造高端成果交易平臺,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新範式。要創新人才培養,鍛造服務國家戰略的“時代新人”,創新打造實踐育人大課堂,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要健全機制保障,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建立健全長效協作機制,強化過程督導形成工作閉環。
郭延紅在致辭中説,當前,懷柔科學城已進入“運作為主”的新階段。促進創新資源在更大範圍優勢互補、同頻共振,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資源精準對接和有效配置,是進一步突破懷柔科學城的關鍵所在。懷柔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圍繞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積極創新校地合作新模式,通過與高校戰略合作、啟動“雁棲高校創新創業聯盟”、打造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開展百名博士後懷柔行等舉措,促進懷柔科學城與在京高校資源共用、人才互動、優勢互補,促進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持續推動在京高校創新資源和人才優勢轉化為突破懷柔科學城的新動能,更好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準人才高地建設。
會議發佈了《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 教育助力懷柔科學城(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工作方案》,懷柔科學城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了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運作情況。丘成桐先生和程和平院士分別圍繞人才培養、科教融合、大科學裝置運作等主題開展演講對話,為北京建設教育強國首善之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準人才高地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王艷芬以《深化科教融合,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為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貢獻力量》為題作專題發言。
懷柔區政府與清華大學、中國戲曲學院、首都醫科大學等高校簽署校地戰略協議、人才合作協議,加快形成教育助力懷柔科學城建設合力。啟動了“北京懷柔·雁棲高校創新創業聯盟”,吸引高校畢業生“源頭活水”,在學生實習實踐、創新創業、招聘引進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務實合作,持續壯大懷柔區青年人才隊伍。“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正式揭牌,聚焦高端儀器裝備和感測器、能源材料、生命健康等重點産業,推動學生團隊來懷創業。會上還集中發佈了卓越工程師實訓基地、智慧感知共性技術平臺、涉外律師團、懷柔科學城現代醫學創新轉化研究平臺等一批校地合作平臺和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