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京津冀特級教師學術研討會在門頭溝區召開

日期:2025-04-23 15:25    來源:門頭溝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久久為功、善作善成。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由習近平總書記於2014年2月親自擘畫。2025年,適逢這一戰略實施第十一年,站在新的十年起點,首屆京津冀特級教師學術研討會於近日在北京市門頭溝區舉辦。此次研討會緊扣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重大戰略,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重要論述的背景下,聚焦“人工智慧時代:教育家精神的堅守與創新”主題,為京津冀地區教育高品質發展謀篇佈局。

  研討會由北京市特級教師協會、門頭溝區教育委員會主辦,門頭溝區教育研修學院、少年宮、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永定分校、妙峰山民族學校共同承辦,首都師範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指導,全面、深入探討教育教學與人工智慧融合新路徑。參加本次會議的領導、專家有:北京市人大教育科技文化衛生辦公室主任孟繁華,北京市門頭溝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興無,北京市門頭溝區政協副主席杜斌英,北京市特級教師協會會長湯豐林,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副司長、中國教育學會常任理事鄭增儀,教育部思政司原一級巡視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黨建專委會理事長俞亞東,首都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張琪,北京大學理學部副主任高毅勤,清華大學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張羽,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慧學院教授徐君,阿裏雲智慧集團副總裁霍嘉,北京十一學校朝陽實驗學校校長劉可欽,門頭溝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夏名君,以及來自京津冀三地的特級教師代表和教育同仁400餘人參會,同時,京津冀地區以及貴州省、廣州市共有超過18000人線上上觀看了直播。

  微電影《有你在,就有光來》以特級教師真實教學場景為切口,通過七個教育故事生動展現教育與AI技術融合的真實場景,揭示技術賦能與人文關懷的雙重價值,致敬京津冀“雙特”戰隊,彰顯教育工作者以智慧守護教育本質的實踐擔當。微課展示環節,來自海淀區,門頭溝區部分學校師生圍繞“螞蟻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展開探究,學生借助AI工具突破時空限制,從資訊素追蹤到路徑優化,逐步掌握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不僅展現了AI賦能下“做中學”的教育變革,更凸顯了技術突破認知邊界、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深層價值。

  主題報告環節,由北京市特級教師協會副會長、門頭溝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曹彥彥主持。業內權威專家圍繞研討會主題發表深度演講,內容涵蓋人工智慧時代的人才培養、教育創新風險、跨學科應用等前沿議題,深入剖析人工智慧時代教育領域的變革趨勢,精準闡述教育家精神的內涵,為參會者提供宏觀視角與理論引領。

  分論壇聚焦“以‘智’助教、以‘智’助學、以‘智’助評、以‘智’助育、以‘智’助研、以‘智’助管”六大維度展開深度研討,系統展示教育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來自京津冀的卓越教師團隊通過典型案例分享,充分體現京津冀三地協同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戰略佈局。

  教育領域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為教育發展帶來無限可能。本次研討會以“思想破冰”引領“實踐突圍”,搭建起跨區域、跨學科、跨層級的交流平臺,京津冀三地教育界在思想碰撞中達成共識:堅守育人初心,以數字化思維重塑教育生態,是實現從“教育大區”邁向“教育強區”跨越發展、推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的關鍵。未來,各方將錨定教育現代化目標,積極探索“教育+人工智慧”區域實踐,以此次會議為起點,攜手探尋智慧教育新路徑、共繪協同發展新藍圖,讓技術之“智”與育人之“魂”深度交融,推動教育家精神在創新中薪火相傳。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